【紙業奇葩】硬皮簿變名牌 Moleskine靠sell情感體驗
比利時汽車經銷商D’Ieteren收購意大利筆記簿Moleskine,這本黑色硬皮簿在19世紀只是非常普通的產品,在巴黎用人手釘裝。直至Modo&Modo創辦人Maria Sebregondi於1997年將這簡單設計的簿註冊商標為Moleskine,以「畢加索、海明威也用」作為招徠,Moleskine逐漸成為筆記簿界別中的奢侈品牌。
Moleskine行政總裁貝爾尼(Arrigo Berni)對人們使用該公司的筆記簿,有一個頗為浪漫的說法,他認為在愈來愈普及的數碼世界,我們仍追求觸感體驗、感情體驗,這些不是數碼裝置及科技能經常提供的。
Moleskine意指一種傳統的布料,但用到筆記簿就要數英國旅遊作家Bruce Chatwin,他的作品《The Songlines》講述他到澳洲的旅程,中間有提到他一家巴黎文具店通知他,他的筆記簿供應商老闆逝世後,不再生產筆記簿,而他就稱該筆記簿為Moleskine。
CEO初接手時不知是甚麼
貝爾尼回憶初接手Moleskine時,根本不知Moleskine是甚麼。他的妻子是顧客,她說:「你怎能不知道(Moleskine這個品牌)?這是最酷的東西。」
相關文章:數碼世代中紙業奇葩 文青愛用Moleskine筆記簿 十年勁賺18倍
顧客用紙非為懷舊
雖然現在數碼產品非常普及,但Moleskine的市場研究發現公司的銷售與蘋果銷售直接相關。貝爾尼因此得出結論,公司的顧客不是愛懷舊而使用紙本的人,而是同時使用數碼產品和紙本的人。他認為對於慣用數碼產品的新一代,iPhone及其他高科技產品是普通東西,紙品才是特別的產品。因此該公司的目標顧客定為18至50歲、受過高等教育,有創作意圖的人。
Moleskine讀作MOLE-skin或mol-e-SKEEN-a,這本平平無奇的筆記簿沒有傳統的廣告及推銷方式,因為該產品已「進化」到不用宣傳也有顧客,而且不少名人也使用,以突顯「文藝氣息」。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