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首階段協議即將簽署 美國本土面對的不安
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於當地時間1月15日早上簽署,但兩國到底達成怎樣的內容,至今仍然是個謎。即使外界有不少揣測指協議可能為美國不同階層人士帶來好處,不過對於當地可能受惠的農民等而言,他們面對的卻可能是一片焦慮和不安。
一般而言,像貿易協議這類型的雙邊協定都是由負責的經貿官員簽署,而總統通常會在場見證。不過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後,他差不多為所有協議簽署,而且協議內容本應交由國會審視,其他持份者如商界團體、農民等參與修改細節。
不過華府在這份盛傳長達80頁的協議中就沒有這樣做,反而白宮團隊和中國政府一直對協議內容甚少著墨。除了是美國貿易代表處早前公布的兩頁資料,列出很概括的承諾如「北京不會強迫美國技術轉移知情產權」或「中國在兩年內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等,雙方到底在哪些問題上有共識仍是一個疑問。
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耶克薩(Rufus Yerxa)認為協議欠缺透明度,到底中國是否作出新承諾始終是一大問號。他指大家都沒看過協議內容,它的執行機制如何、實現的時間表、哪些貨品可獲豁免等,以及如何舉行第二輔貿易談判等……至今仍是沒有人可以掌握到。
另外在公布達成協議前,中國被指多次不想就購買美國農產品做任何承諾,認為有關承諾或會惹來其他國家根據現時的全球貿易準則作出質疑。各地政府都不可向當地企業分配入口限額,否則可能遭受向中國出售數以噸計大豆的巴西和阿根廷等的法律挑戰。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曾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及世界貿易組織(WTO)擔任要職的希爾曼(Jennifer Hillman)認為,如果購買大豆的不是中國政府,而是任由當地進口商採購,到底如何監察購買量、以及他們從何保證購買美國產品,肯定會困難重重。
另外,華府到底會否在協議中寫入剛才提到的細節亦未明朗,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14日表示,披露所有採購協議資料對於特定市場可能幫倒忙,加上強調在達成第二階段貿易協議前都會維持關稅,因此美國企業是否從首階段協議取得有利位置,他們都似乎沒有太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