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政治女強人」齊陷危機 性別使然抑或管治問題?
在接近同一個時空同一個地區,南美3位女政治強人似乎面對同樣命運。巴西總統羅塞夫(Dilma Rousseff)遭彈劾後被褫奪總統職位,阿根廷前總統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被控危害國家財政,智利總統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一度人氣高漲,現變得民望插水。三人齊陷政治泥沼,令人聯想到是否與性別有關。不過,專研區內事務的專家分析指出,南美的管治存在結構性問題,不論男或女上台,都會面臨危機。
3位女總統現今的處境與執政初期大為不同。2011年羅塞夫挾高民望上台,但現時因被指偽造預算以隱藏日益增加的財政赤字而黯然下台;克里斯蒂娜2007年當選,成為阿根廷第二位女總統,至去年底任滿卸任。如今其政府多名高官涉貪,包括副總統,她亦因涉嫌妨礙20年前一宗襲擊猶太社區案件的調查而遭起訴;巴切萊特2010年卸任時獲得逾八成支持度,2013年再次當選總統,如今因媳婦捲入財務醜聞,支持度重挫。
由民心所向淪為過街老鼠
對於她們無法維持政治聲望,有人認為與性別有關。三人共通點是緊接着有高人氣的男性領袖或在丈夫支持下接掌政權。克里斯蒂娜在2007年從其丈夫基什內爾(Nestor Kirchner)手中接過權柄;羅塞夫獲前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力挺,巴切萊特則追隨前總統拉格斯(Ricardo Lagos)的腳步。
73歲高齡的退休美容師艾摩林(Norma Amorín)認為,南美政壇女強人同陷困境與性別因素有關係,「如果我們女人想在一向由男人掌控的地盤有所發揮,自然會出現這種事」。
學者:若無性別因素會令人意外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性別政治學教授賈拉爾扎伊(Farida Jalalzai)說:「女性領袖好像要承受男性貪腐造成的所有衝擊。這種現象背後若無性別因素才令人意外。」
另有分析家認為,性別並非三人陷入困境的主因。阿根廷政治評論家貝倫施泰因(Sergio Berensztein)認同,女性在拉丁美洲政界取得突破後,如今出現倒退之勢,顯示「有強大力量抗拒改變」,但他強調,要了解這3位女總統為何身陷困境,也應該考量這個地區的大環境,那就是不分男女,所有掌權者都面臨危機,他們或是捲入貪腐醜聞,或是未能充分利用石油、銅和大豆等商品帶來的收入,導致人民日益不滿。
管治欠佳 社會怨聲載道
以羅塞夫今次被拉下台為例,似乎不能單單將問題歸咎於她是女性。羅塞夫從「恩師」盧拉手中接過「盛世」,但其5年任內,巴西經濟由盛轉衰,2013年起更近乎崩潰:失業率增至11%;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收縮3.8%;因商品價格下跌及捲入貪污醜聞,自2008年國營石油公司(Petrobras)市值損失近85%。寨卡肆虐更暴露了巴西衛生系統脆弱。2014年世界盃被指浪費360億美元政府支出,羅塞夫其後為求爭取連任,承諾增加支出改善民生,但後來反口削減支出,令國民大為不滿。里約奧運亦嚴重超支,社會怨聲載道。更加深遠的是一些長久積下的政治問題,包括政黨繁多、政治程序無法正常運作,以及貪腐肆虐等等。這些都對羅塞夫管治造成重大的衡擊。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