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經濟不景貪腐嚴重 足球奧運淪政治宣傳工具
里約奧運進行得火熱,然而一連串棘手的問題仍未解決,從選手村設施、社會治安、衛生環境、選手退賽,以至到巴西國內的寨卡疫情、政治動盪和經濟低迷等,為今屆賽事蒙上污點。不僅外界殊不看好,就連巴西國內的知名人士亦紛紛看淡國家歷史上首次舉辦的奧運會。有人或許會奇怪,為何當初巴西政府又會如此樂觀,一次過申辦世界盃及奧運會這兩項大型體壇盛事?
讓我們回到巴西成功拿下奧運主辦國資格的2009年,當時頂着「金磚四國」的頭銜,並在之後3年取代英國躍身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國家的發展趨勢令很多人認為國家從此會脫胎換骨,然而,他們忘記了一直以來的困擾國家的所有問題。
在2003年巴西前總統勞拉上任後,國家經歷了十年的「黃金歲月」,由上台初期的一個貧窮、高通脹和龐大外債的爛攤子,繼而逐漸有了起色,經濟和貨幣開始穩定下來,出口增長強勁,外債亦大幅減少。在此期間,勞拉曾推動了一些溫和的均富政策,提升最低工資,令不少國人成功脫貧;加上在巴西近岸發現了石油和天然氣,令經濟前景更形樂觀。
可惜,沉醉於虛幻的經濟繁榮景象,加上西方媒體大肆炒作,令勞拉熱中透過同時申辦世界盃和奧運兩大盛事,來為自己在任期間的「盛世」寫上完美句號,亦好向外界證明巴西的「大國崛起」。而且,根據過往經驗,發展中國家主辦體壇盛事,較已發展國家獲益更多,可以讓世界更能認識巴西,從而帶來更多的外國投資。
「盛世資本主義」由來已久
這個想法背後隱藏的是「盛世資本主義」,希望藉此作為政治宣傳工具。而這種做法並非新鮮事,道理如同中國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目的意圖都是為政權作政治宣傳,以及提升國家形象。
以體育運動的桂冠來炫耀政績,相比起以戰爭打勝仗的代價更低,而且可以換來民族崛起和振興國家。巴西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明白這個道理,當時的軍政府把足球作為國家的宣傳機器,以足球場上的佳績與經濟成果,來維持極權統治的合法性。
最典型的例子是球王比利,其飛身頭槌入球的海報,配以「如今無人再能阻擋這個國家」的口號,為團結國家和鼓動民族情緒起了積極的作用。比利更曾在訪問中說道:「在巴西沒有任何獨裁統治,巴西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一塊快樂的土地,我們都是自由的人民。」
破壞勞拉如意算盤的是,其任內未有全面實施改革,令國家的固有問題在經濟陷入衰退下暴露得千瘡百孔,如興建球場和基建導致拆遷,貧民流離失所,但貪腐官員卻把賠償中飽私囊,官商勾結讓國家投入的巨大資源遭瓜分,而同一時間受苦的卻是巴西廣大市民眾,要承受百物騰貴的艱難生活。
西方媒體刻意炒作 忽視巴西改革努力
就以上問題,《香港01》訪問了兩位熟悉拉丁美洲事務的學者和官員,分別是前厄瓜多爾經濟財長、現任市場權力控制監察官柏伊斯(Pedro Páez),以及91歲的比利時魯汶大學哈瓦那名譽教授兼厄瓜多爾國立研究院教授浩達(Francois Houtart)。
浩達指出,里約普遍市民的當前處境,以至國家預算的確需要在申辦奧運和世界盃時一併考慮,而當前情況的而且確不太理想。他稱:「我對否定巴西主辦兩項盛事的講法感到遲疑;在勞拉任內,巴西政府曾推動「進步」的政策,亦為1,400萬人成功脫貧。這可算是一項成就,只是它並未有徹底改變社會結構而已。」
而柏伊斯則認為,巴西「一團糟」的災難狀況是西方媒體刻意炒作而成,目的是要否定巴西令民眾脫貧及改革的成果。他強調這個轉型的過程並非是線性發展,「巴西國內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但這些問題同樣困擾其他國家。雖然今次並非最好的經驗,但巴西跟其他拉美國家一樣,多年來致力以和平手段帶來國家轉型,逐步推動社會改革,繼而邁向民主社會。」
他認為,同時申辦兩項盛事的確是項巨大的投資,但只要巴西國民展示出過去的實力、超越當前的困難,相信他們將會迎來豐碩的成果。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