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艾哈邁德 化解與鄰國逾20年恩仇倡「愛更重要」

撰文:成依華
出版:更新: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0月11日正式出爐,43歲的埃塞俄比亞總理艾哈邁德(Abiy Ahmed)擊敗眾多對手成功折桂。雖然很多人都未聽過這位總理的名字,但他對當地和平的貢獻甚大,上任總理至今才1年半,已經一手終結埃塞俄比亞與鄰國厄立特里亞(Eritrea)逾20年的互相敵視,他高呼「打破圍牆,築起橋樑」,又指「比起坦克和導彈等現代武器,愛更重要。愛可以贏人心。」他曾因推動種族改革遭反對者試圖暗殺,但並未倒下,並憑藉拋開舊仇的襟懷,成功奪得和平獎。

諾貝爾和平獎:艾哈邁德是目前非洲各國最年輕的領導人(美聯社)

非洲最年輕領導人 上台後釋放數萬政治犯

艾哈邁德1976年生於埃塞俄比亞南部一個小鎮,父親是穆斯林,母親是基督徒,可能造就了艾哈邁德的包容性格,他擔任過人民代表院議員、當過科技部部長等,2018年4月,他上任埃塞俄比亞總理一職,是目前非洲各國最年輕的領導人。

艾哈邁德上任之時,埃塞俄比亞局勢並不穩定,到處都有示威,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氣氛緊張,但艾哈邁德上台後迅速改變局面,他180度轉變國策,釋放數萬名政治犯、解除全國緊急狀態,並鼓勵很多流亡多年的人民回國。

諾貝爾和平獎:2018年7月,艾哈邁德(中)與厄立特里亞總統阿費沃基(Isaias Afwerki)見面,實現兩國在任領袖近20年來的「破冰」會晤(美聯社)

與厄立特里亞「破冰」 化解逾20年恩怨

這位總理更重要的功績,是結束埃塞俄比亞與鄰國厄立特里亞長年對立的局面。

厄立特里亞過去是埃塞俄比亞的領土,1993年在聯合國監督的公投下,大比數脫離埃塞俄比亞獨立建國,此導致埃塞俄比亞喪失位於厄立特里亞境內的出海口,兩國關係也長期緊張,不但兩國航空服務中斷,1998年更因邊界爭議發生衝突和斷交,並出現邊境戰爭,最少7萬人送命,在過去多年以來,聯合國一直希望解決兩國互相敵視的問題,但並未成功。

到艾哈邁德2018年4月上台後,他銳意改革,2018年7月便與厄立特里亞總統阿費沃基(Isaias Afwerki)見面,實現兩國在任領袖近20年來的首次會晤,他們共同宣布放下領土爭議,重新建交並銳意發展經濟。之後兩國互設大使館,並恢復直航、通訊,許多因為歷年衝突而分散兩地的家庭,終於重聚。

艾哈邁德的口號是「打破圍牆,築起橋樑」(Break the wall, Build a bridge)。他又曾表示,現在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之間,已沒有邊界。

這條邊界線今天已經消失不見,展現真正的愛......比起坦克和導彈等現代武器,愛更重要。愛可以贏人心。
埃塞俄比亞總理艾哈邁德
諾貝爾和平獎:2018年7月,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化解恩怨後,兩國重啟交通、貿易等來往,有男子18年來再踏上厄立特里亞國土,與母親重聚開心相擁(視覺中國)

🔻兩國恢復來往及直航後,造就一個個分散家庭得以重聚,場面感人🔻

+1

協助非洲鄰國談判斡旋

艾哈邁德也積極推動非洲其他各國的和平談判,包括自2013年起陷入內戰的南蘇丹,該國總統與反對派領袖的2018年和談,便是在艾哈邁德的邀請下在埃塞俄比亞首都舉行,兩方最後在2018年9月簽署最終和平協議。今年6月,艾哈邁德也前往另一鄰國蘇丹,協助蘇丹軍方與反對派之間的斡旋。

諾貝爾和平獎:艾哈邁德曾因大幅推動改革而遭反對者企圖暗殺(視覺中國)

曾遭暗殺襲擊

艾哈邁德積極進取,但他國內的大幅改革計劃也面臨不少挑戰,例如是國內的種族關係問題,埃塞俄比亞是多種族的國家,但也因此屢有紛爭及歧視問題,艾哈邁德是該國第一位擔任領導人的奧羅莫人(Oromo),奧羅莫人在該國人口最多,佔總人口約三分之一,但卻長期被政府排擠打壓,遭另一種族壟斷政治及經濟好處。

2018年6月,艾哈邁德出席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一個集會發表演說時,便有人向台上投擲手榴彈,引致爆炸,艾哈邁德逃過一劫,但事件導致至少1人死亡、155人受傷。艾哈邁德事後斥責暴行,並誓言會繼續推行種族改革計劃。

半島電視台稱,這位總理上任以來,當地出現過3次未遂政變,可能預視改革努力遭到嚴重抵制的跡象,這些也將成為這位和平獎新得主在未來的艱巨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