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航空飛紐約客機遇氣流 至少32人傷

土耳其航空飛紐約客機遇氣流 至少32人傷
撰文:王慧珊
出版:更新:

土耳其航空(Turkish Airlines)一架飛往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波音777客機上周六(9日)遇到強烈氣流,至少32人受傷。

客機由土耳其伊斯坦堡起飛,準備降落前約45分鐘遇到強烈氣流,傷者包括乘客和機組人員,大部分人撞傷或割傷,其中1人腳部骨折。

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指出,肇事波音777客機仍在上空時,機組人員已經宣佈客機處於緊急狀態。多輛救護車接報後隨即趕往甘迺迪機場候命,以在客機降落後,儘快為傷者處理傷勢。

客機載有逾300名乘客及機組人員,最終在美國時間上周六下午5時35分安全降落。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美聯社)

岩洞有個地下城?卡帕多奇亞的苦難奇蹟|廣東話去旅行——土耳其篇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許多人認識的卡帕多奇亞,是土耳其旅遊的「打咭」聖地。坐上冉冉上升的熱氣球,在充滿夢幻色彩的上空中欣賞地貌奇觀,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旅遊check list。香港電台主持泳怡與奧米於節目《廣東話去旅行 -- 土耳其篇》第三集亦一嘗坐熱氣球的心願,漫遊空中欣賞卡帕多奇亞的「精靈煙囪」美景,雙腳著地後,更深入探索洞穴中的苦難歷史。
文:Janice|原題:岩洞有個地下城?卡帕多奇亞的苦難奇蹟

為人熟悉的卡帕多奇亞,是土耳其旅遊的「打咭」聖地。(香港電台)

熱氣球下的生活智慧

卡帕多奇亞以其獨特的地質景觀聞名。搭熱氣球正是俯看這些特殊地形的最佳方式之一。幾百萬年前,火山大爆發,火山灰淹沒了這個區域,許多峽谷與岩洞,都是經過長時間風化和侵蝕而形成。生活在其中,天然的牆身與地面,少不了地毯裝飾。土耳其地毯聞名於世,也是豐富的土耳其歷史與文化見證。在古代,地毯就已是他們遊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土耳其人用當地盛產的羊毛發明了地毯,以保護自己抵擋中亞大草原的氣候,既可以防寒亦是裝飾帳篷的佳品,其中技術更是令世界各地的地毯愛好者趨之若鶩。

泳怡與奧米拜訪地毯商人,正好認識到土耳其地毯的製作技術。由買地毯一刻開始,顧客即可感覺到人手編織與機器的分別,土耳其特有的打結技術,摸在手上會有凹凸感,不會像機織般平滑暢順。然而人們認為土耳其地毯舉世無雙,正是因為雙結技術,編織出底面一致的富麗圖案。它們的編織技術最常見的三種分別為:Kilim, Cicim和Soumak。基里姆(Kilim)最古老的例子可以在土耳其人居住的中亞找到。這種平織技法只是簡單的交錯緯線和經線,常見於掛毯,可以說是土耳其人發現、發展並呈現給世界的一種藝術。西西姆(Cicim)帶有特殊的夾織緯線加上刺繡般的技藝構造而成。蘇瑪克(Soumak)的平織地毯,以夾織緯線技法勾勒出圖案。此種地毯通常厚重而硬挺,通常使用於製作具有歷史圖案或故事的掛飾,是一種複雜的編織技法。這種地毯的編織方法為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工法之一。而土耳其地毯中最珍貴的質料,莫過於以羊頸部分毛髮織成的款式,因為羊頸部少接觸陽光,而能編織出最柔軟的質感。

泳怡與奧米拜訪地毯商人,正好認識到土耳其地毯的製作技術。(香港電台)

地毯以外,人人手執一杯土耳其茶,亦是土耳其人的象徵。茶葉自十六世紀以來於絲綢之路的貿易通過土耳其,經過四百年之久,漸漸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土耳其人現時嗜茶的程度,是人均每天喝六杯之多。泳怡與奧米捧着他們喝茶專用的鬱金香形茶杯,就想起他們有句民間諺語:「沒有茶的談話,如同沒有月亮的天空」。

土耳其的民間諺語:「沒有茶的談話,如同沒有月亮的天空」。(香港電台)

岩石堡壘與地下城

卡帕多奇亞的土地適合開鑿洞穴,不單建成了當日的民居、今天的酒店、教堂和博物館。有很長的時間,這些地方,更守護了逃難的人們,打造出屬於他們的城池。人們把巨石築成堡壘、挖出地下城,有如天空之城般的烏奇沙城堡(Uçhisar)正是該地區三大堡壘之一。從前的居民在60米高的巨大岩石上開鑿出要塞抵禦敵人,把巨大的岩石改造成堡壘,自羅馬時期就用以防禦阿拉伯人的襲擊,其後亦一直被不同勢力沿用。堡壘中的空間相連,形成數量龐大的洞穴。並以此為中心,形成了小聚居地。在泳怡與奧米穿梭大小不一的洞穴期間,就發現一些當時使用的石頭製擲物,體積如人頭般的大小。當外敵入侵時,洞穴內儲存的糧食和水,甚至足以供居民藏數月不必外出。

烏奇沙城堡(Uçhisar)是該地區三大堡壘之一。從前的居民在60米高的巨大岩石上開鑿出要塞抵禦敵人。(香港電台)

不單向上空發展,該地區還有二百多個地下城,一座城可容納約二萬名居民,奧茲庫納克(Özkonak)地下城就是其中之一。奧茲庫納克是較早於公元前4世紀建立。拜占庭帝國的基督徒一直潛服於地下城市中。後來,波斯人和羅馬人抵達,為了逃離羅馬帝國的迫害,基督徒在已建立起來的奧茲庫納克地下城建造教堂和宗教學校。在14世紀,這些洞穴又為基督徒提供了躲避蒙古人襲擊的避難所。地下城樓深七層,其中四層開放予遊客參觀。泳怡與奧米發現洞穴中有直立式通風口 ,令每層空氣更流通,已類似現時屋邨大廈的直立式通風系統。地下城直至1923年,希臘和土耳其人口交換後完全廢棄,及後漸漸被人遺忘,直到1963年才被重新發現。

卡帕多奇亞的「Cappadocia」源於波斯語Katpatuka,意思為「美麗馬匹的地方」。正因為凹凸不平的地勢,最適合騎馬行走。泳怡和奧米騎着駿逸的馴馬走過峽谷,感受造就這些豐富生活形態的地貌,亦當即感受到當地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日常。

卡帕多奇亞的「Cappadocia」源於波斯語「Katpatuka」,意思為「美麗馬匹的地方」。(香港電台)

港台電視31節目《廣東話去旅行——土耳其篇》由2月4日起,逢星期二晚上7時35分,在港台電視31播映。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電視」同步播出節目及提供重溫。
節目詳情 :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cantonesetravelogue_turkiye

(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