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訪華】威脅美日同盟? 美國各大媒體的解讀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日(25日)正式開始其為期3日的訪華之旅,為7年以來首位日本領導人正式訪問中國。
雙方關係近來大幅改善,並將簽署一系列有關海上防衛、海外基建發展,以及金融項目等合作協議。
在中美關係日趨惡劣的背景下,作為日本傳統盟友的美國,其各大媒體又如何解讀這次安倍訪華?

彭博:影響全球的中日峰會

彭博(Bloomberg)社論認為,日本在中美貿易戰下對中國有「特別吸引力」,指中國官員近來已不斷到日本尋求投資,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若能改善與安倍的關係,將更能展示其「大政治家」的地位。

文章指中日雙方將會大談自由貿易及全球性規則,又表示希望安倍能通過與中國在類似「一帶一路」的海外基建投資項目合作,以及雙方同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關係,將中國帶進國際貿易及基建投資的更高標準。

如果中日峰會能推動中國向此方向進發,就算不能解決中美矛盾,亦能安頓亞太區的局勢,在全球層面上亦是有利之事。

為迎接安倍訪華,天安門廣場上掛上了中日國旗。(路透社)

紐約時報:傳統對手 關係正常化已是盡頭

《紐約時報》的報導,強調中日之間無論在二戰歷史、釣魚島主權問題、地緣軍事平衡、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局勢等,都有利益衝突。文章引述學者指出,美日軍事安全的關係對日本而言「不可或缺」,所以在改善對華關係上,維護美日原來的關係仍然是大前提。

文中另有學者指出,安倍是「務實的國家主義者」,其長遠計劃只是要建設中日之間能夠和平共處的正常關係格局,暗示並非要與中國結成盟友。

華爾街日報:關係能改善 卻止步於科技領域

《華爾街日報》指「美日歐」三方早在日本推動下,展開抗衡中國的例行性會議,又強調中日在「知識產權保障」及「強迫性技術轉讓」問題上的衝突,認為中日關係就算能改善,亦會受限於雙方既有的對立。

文章同時指出,日本正研究在新一代流動通訊設備上,對中國的「華為」及「中興」作出限制,認為中日將不會在此等技術層面合作。

安倍晉三與伉儷周四(25日)早上登機啟程訪華 (視覺中國)

CNBC:「特朗普陰影下」的訪問

CNBC引述評論,指特朗普對亞太地區盟友刺激性的對待,使中國可乘虛而入,改善中日關係。

有關評論亦指出,中日經濟上的合作雖然對日本有利,但由於日方不滿「中國自以為亞洲領袖」的論述,以及雙方本來就有不少根本利益分歧,因此雙方要改善關係,仍會面對重重挑戰。

華盛頓郵報:歷史因素、美日同盟 中日難走太近

《華盛頓郵報》指出日本之所以願意與中國改善關係,是出於經濟利益考慮。文章又特別提及美日同盟關係,並引述評論指,安倍之所以避免在《中日友好條約》40週年的10月23日訪問中國,是因為同日亦是明治維新150周年,由此認為中日關係友好程度終有盡處。

安倍與特朗普私交甚殷 (視覺中國)

CNN:特朗普「非典型」外交 迫中日走近

CNN指出特朗普在「駐日美軍軍費」、「鋼鋁關稅」等問題上對日本過於強硬,而在「朝鮮核協議」更似有排除日本在談判之外的勢頭,傷害傳統美日同盟關係;加上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才會造成中日走近的局面。

不過,文章引述學者意見,指特朗普只是短期因素,長遠而言,中日關係仍受困於雙方根深蒂固的不和之中。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