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飽肚到品味 韓國人忠於即食麵 露營出門都要煮
李昇欣與韓籍丈夫結婚9年,深深了解香港人與韓國人在飲食文化的差異。受訪當天李昇欣帶了多款即食麵來到和我們分享,笑言那全都是丈夫的「寶物」。她說:「對於韓國人來說,即食麵就類似薯片,是零食。」她以丈夫為例,如果她沒有煮飯,丈夫自己在家中就會煮即食麵,而且覺得很開心。她說:「韓國人飲食最重要求飽,吃得比較簡單,整體來說比較節儉。」韓國人仍重視白飯,即食麵只可算代餐,就像香港人會「煮個麵你食」一樣,韓國人也會以即食麵作消夜;如果單吃即食麵不夠飽,更會配上白飯,他們認為這樣更飽肚。
她認為即食麵受歡迎,主要因為口味貼合當地人:「完全是韓式,如海鮮辣湯、泡菜湯、炸醬麵等,味道就跟實物很相似。」由於廉價及方便,吸引大學生以至青年男性,在錢不夠用的日子一個人在家食用。她指,外帶紫菜包飯便宜,但至少也要2,000至2,500韓圜(約13至17港元),一般人外出午膳吃大醬湯、泡菜湯加白飯,亦需要約40港元,相比即食麵只需要4至9港元,是很經濟實惠的選擇。
有人認為即食麵不健康,而且韓式即食麵都是以辣為主,味道單一。李昇欣指,韓國人卻覺得有很多選擇,有辣、不辣、有湯、沒有湯、韓式、中式等,但他們都知道即食麵的壞處,因此有高檔即食麵面世,以少油少鹽、低卡路里,或者多蔬菜等作為賣點,並且盡量接近真食物的味道。亦因如此,即使即食麵已在上世紀60年代引入韓國市場,現在仍愈來愈受歡迎。
與家人露營齊煮食
對於韓國人來說,吃即食麵其實有一層文化意味。李昇欣指,韓國人愛與親友到郊外露營,一起煮即食麵,並視之為一種分享、親密的行為,不計較「口水尾」,也不介意食物廉價,只為享受相處的時間。
韓國人愛包裝即食麵多過杯麵,因為湯汁能滲入麵裏。原味辛拉麵長佔超市一角,但時興的不同款式高檔即食麵是潮流,隨熱潮過去,也愈難在超市買到。韓國人煮麵時也會加入不同配料,如李昇欣與丈夫會加入鱈魚乾、海帶、泡菜、蛋或大葱等,她也有媽媽級的朋友,會加海鮮、蜆等,她指韓國人家中的雪櫃長期有海鮮,用來煮大醬湯。
李昇欣與丈夫結婚後幾年選擇在香港定居,丈夫對韓食要求很高,若不能做到傳統韓食味道會寧願不吃,因此李昇欣也着力研究韓式煮食。她也不時到韓國探望丈夫的家人,她指韓國人大時大節會一家人外出食飯,朋友來的時候也會,但平時多數在家吃。他們也會以菜式表達心意,「有牛代表愛錫你」,丈夫的家人曾煮牛肋骨給她,但除主菜外其他都是泡菜及拌菜,不像香港人會做很多味餸菜。
韓國人飲食簡單,韓食店舖多售單一食物,如售韓牛,就只能在全店吃韓牛,快餐店賣的是紫菜卷飯、雪濃湯等,舖內都只賣單一食物。因此食物已一早準備就緒,很快便可送到客人的枱面。至於香港人也很喜歡的部隊鍋等等食物,當地年輕人也愛吃,他們也愛吃意大利菜等西方食物。
每天都吃 不能沒有它
「基本上他每天都吃,簡直不能沒有它。」香港土生土長的Christine這樣形容丈夫金俊憲。這位韓國人2011年定居香港,去年與太太Christine在觀塘工廈開了一間韓國餐廳「火星料理」,做的都是韓國地道平民美食。菜單上即食麵的花款甚多,有甜辣醬煮的年糕拌辣湯麵,也有以泡菜汁煮成湯底的部隊鍋辣湯麵,還加入午餐肉、魚板、雜菜、餃子等配料。
回到家裏,金先生為自己煮的即食麵就簡單得多。「放些清菜,煮個雞蛋,最重要是有辛辣麵。」在家煮麵最緊要方便,湯底不用特別準備,靠一包調味粉已夠惹味;雜菜與麵同煮,雞蛋直接放湯水煮,半熟的「Poached Egg」 絲毫不遜於港式太陽蛋。當然少不了一箸泡菜,酸酸辣辣的韓國味道。男人胃口大,一個麵吃不飽,就把吃麵剩下的辣湯泡白飯吃。「這個吃法很流行的,我第一次見到都很驚訝,畢竟我們華人始終喜歡湯歸湯,飯歸飯這樣吃。」Christine暫時抽離韓國太太的身分,以香港人的觀點看這回事。
「韓國的每個家庭都一定有即食麵看門口,孩子不到10歲已經會煮即食麵,媽媽出門不在家,孩子就自己煮麵來餵飽自己。」金先生又說,大家都是煮同一款辛辣麵,原來味道也不盡相同:「因為每個家庭醃的泡菜味道都不同,有的比較酸,有的比較辣,放在湯麵裏也影響了麵的味道。」
韓國即食麵的元祖是三養,金先生嗜辣,認為三養的牛肉湯底始終比不上辛拉麵讓他過癮,他更指明要吃韓國版紅色辛拉麵:「湯的味道完全不同。」講起即食麵的品牌,他又說:「現在即食麵種類過千,什麼味道都有,品牌也多得數不清,但我從小就吃慣辛拉麵,加上價格便宜,所以對它情有獨鍾。」太太Christine曾經買了出前一丁回家,金先生放些辣汁和泡菜一起吃,但始終覺得韓國的最好:「韓國的麵黏韌彈牙得多,湯底也好,而且麵也大一些、飽肚些。」
金先生拿着一罐啤酒,飲了大半罐,開始愈講愈起勁:「在韓國生活時,我們有時候到郊野遠足玩幾天,也會帶備十個八個辛拉麵,肚子餓可以找間餐廳,付錢請他們幫忙煮麵。如果朋友知道我打算去玩,他們會買兩大包即食麵送給我,超市還有禮品裝的辛拉麵,買麵送一支真露。」真露是韓國人最喜歡的燒酒品牌,而酒大概是繼即食麵以外,韓國飲食文化中另一重點。「我覺得辛拉麵之所以這麼流行,除了因為它經濟實惠,也是因為韓國人喜歡喝酒,只喝酒覺得太寡,於是就煮個即食麵佐酒。」金先生又呷一口啤酒。
未幾,金先生回到廚房準備午市,Christine留下與我聊天。她站在旁觀者一方,對韓國人鍾情即食麵這回事有這樣的理解:「韓國人與香港人不同,他們如果到外地旅遊,對異國菜沒太大興趣,寧可吃個辛拉麵,那是他們自己最熟悉的味道。」即食麵之於韓國人,說是 「Comfort Food」 都太過輕描淡寫 ,那簡直是幾近偏執的忠貞。
星洲人少吃即食麵
除韓國外,新加坡的即食麵也非常受歡迎,移居新加坡多年的廖小姐不時會購入百勝廚的即食麵作手信送給香港的親友,但直言自己不喜歡即食麵:「特地自己煮食就不會煮沒有營養的東西……我們怎麼會有真叻沙不吃,去吃叻沙即食麵?」說到速食及消夜選擇,她會到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或美食坊(food court)。
她認為,叻沙在新加坡好普通,有人會在家製作,有人在超市買現成的醬料,即使是百勝廚本身也有推出很多不同醬料,後來才推出叻沙、咖喱味等即食麵,因此新加坡人較少吃叻沙即食麵,她和朋友都認為反而對外國人來說更受歡迎。而且在外邊,除非是港式茶餐廳,否則一定沒有像香港那樣,能在茶餐廳或其他餐廳吃到即食麵款式的食品。她表示,在新加坡也有很多食物選擇,新加坡作為多民族國家,地道食物多為東南亞食品,如肉骨茶、胡椒湯底、華人與馬拉人混合而成的娘惹口味、印度咖喱等等,但一般人都少吃本地出產的即食麵,反而有吃來自韓國或日本的即食麵。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