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一個公開的秘密 救出2000名血汗蝦漁民

撰文:高紫恩
出版:更新:

門多薩及她的同事成功幫助2000多名血汗蝦漁民脫離苦海,獲得本年普立茲新聞獎。到底她們是如何通過追查到血汗蝦的銷售點,揭露更大型的奴隸集團?

(美聯社)

1.《衛報》初揭發血汗蝦慘況

「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門多薩說。《衛報》早在2014年便有報道揭示血汗蝦工場的慘況,不過工場運作模式仍然是一個秘密,當時社會迴響不大,奴隸的苦況未有改善。

2. 記者展開調查 各司其職

門多薩的隊友懂緬甸語,深入印尼小島本吉納(Benjina)探索剝蝦工場,訪問逃出生天的緬甸漁民;門多薩則負責追查血汗蝦分銷的過程。打從一開始,門多薩便決定要追蹤血汗蝦會被賣到何處。她深信美國人放入口的,就是由沒名沒姓的奴隸捕捉加工的血汗蝦。

3. 從源頭查起

即使漁業的買賣是個商業秘密,但文件會說出真相,總有方法可以查找血汗蝦的終點站。美聯社記者看着一批血汗蝦運上船隻,待船隻開出至公海後,窺準船隻會開啟衛星追蹤器的慣例,門多薩便利用網上地圖追蹤船隻的走向。

(美聯社)

4. 追查至泰國

當船隻駛至泰國曼谷時,記者們到了該海港,見到貨物由船隻卸下,以貨車運到工廠,工廠把貨物轉至美國。入口貨品都要填寫報關提單(Custom Bill of Lading),清晰地寫上血汗蝦的目的地──「美國」。此時,已有足夠資料作報道,但記者卻決定等待。

5. 八個籠中奴的等待

偵查小隊到島上訪問當中8個決心逃走但被擒於籠中的漁民,記者記錄了他們的情況,拍攝了籠內的境況,已寫成了報道。若報道在此時出街故然已成為一則好新聞,卻會令漁民身陷險境。於是他們便聯絡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讓他們先到島上營救8名漁民,才作出報道。

6. 釋放百名奴隸

不過,事件尚未完結,門多薩說:「我們只是觸及表層,只是展示了其中一個案件,有更多的奴隸仍然被困。」報道刊出後,披露剝蝦工場確實位置,印尼當局反應強烈,不欲事件鬧大,便開始到島上展開調查,長期受威脅的漁奴終能聽到官員宣布:「如你希望離開,便跟同我們一起離去。」百多名奴隸一下子逃出生天。

7. 高清圖片揭更多奴隸

被釋放的百多名漁民指,在島嶼附近海域上有更多其他漁奴,門多薩未有放過這條線索。於是,她們便請公司從高空拍攝了高清圖片,發現更多在島嶼附近仍有不少船隻,有更多漁奴在船上工作,最終揭露了一個龐大的奴隸集團。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