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辦世界盃再爆醜聞 5大招數抺黑對手
俄羅斯世界盃剛順利落幕,為總統普京挽回不少面子,他隨後見美國總統特朗普時,亦向對方送上一顆足球,表現十分意氣風發。
在這股足球狂熱之下,外界開始關注下屆主辦國卡塔爾。這個人口只有200多萬人的中東小國,自2010年投得主辦權以來,一直醜聞不斷。賄選、虐待外勞等醜聞,不時躍登外媒報章。
卡塔爾涉及的最新指控,是指它用公關公司,向對手美國及澳洲等發動抺黑宣傳戰,在當地製造反對主辦世界盃輿論,以享漁人之利。這種做法明顯違反國際足協(FIFA)規定,有英國官員呼籲FIFA徹查,如有違規要求褫奪其主辦資格。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周日(29日)引述告密人士提供電郵內容,揭發卡塔爾世界盃申辦團隊,聘用公關公司以及美國前中央情報局(CIA)人員在對手申辦國家策劃宣傳戰,指出「舉辦世界盃無好處」,讓這些國家出現「無人支持辦賽」的輿論。「國內支持」是申辦國獲挑選的關鍵條件。
卡塔爾五大招數 抺黑對手
報道指當中手法有不同層次,包括基本的、聘用「打手」以及「KOL」(意見領袖)等在媒體撰文質疑申辦的好處。其中一封在2010年5月發出的電郵顯示,涉事公關公司BLJ Worldwide的紐約分部主管霍爾茨曼(Michael Holtzman)列出行動進展,「已有數十篇文章出現在美國、澳洲和及國際媒體,將破壞該國競逐主辦權或使其尷尬。」
除了普通文章,該公司亦派人假扮擔心浪費公帑的納稅人代表,向一名美國學者支付9000美元(約7萬港元),撰寫美國舉辦世界盃會造成巨額經濟損失的報告。他們亦在澳洲打算用這一招,但被目標教授拒絕。
公司還打算向美國國會埋手,有關電郵寫道:「我們招募了一批美國體育教師,要求他們游說國會議員,提出要就反對美國舉辦世界盃立法,理由是花在它的錢可以用來更好資助高中的體育。」
他們亦在澳洲策劃抗議活動,「我們在澳洲墨爾本有一群職業欖球學生,他們將在6月開始、在出賽前,舉牌抗議澳洲申辦世界盃。」
他們還針對個別人士,僱用前情報人員「起底」,「我們提供了幾份針對個人目標、揭示內情的情報報告,這些報告已在競投時供內部使用。」公關公司亦招募記者、博客及其他人編撰負面消息,刺激敵方情報,撰寫重要人物的情報報告,以及發動示威。
FIFA規定 不能評論其他申辦國
有關爆料文件是一名舉報人提供給《星期日泰晤士報》。這名告密人士有份參與卡塔爾競逐主辦國資格的工程。如果上述手法屬實,明顯有違FIFA規定。它明文要求,申辦國不應對任何其他申辦國或競逐行動,做出任何書面或口頭形式的陳述,不論是否「唱衰」。
其中一封電郵是發給卡塔爾申辦團隊負責人之一塔瓦迪(Ali al-Thawadi),顯示該國當局清楚知道這種向主要競爭對手傳播「有毒」訊息的手法。當年有份申辦的英國,國會數碼、文化、媒體和體育委員會主席科林斯(Damian Collins)已經聽過這名告密者作供。科林斯表示極度關注事件,並要求FIFA徹查。一經證實,科林斯指卡塔爾最終懲罰有可能是被褫奪主辦國資格。
避過賄選調查
卡塔爾8年前奪得主辦世界盃資格,一直傳出賄選醜聞。原因是卡塔爾的主場條件並不出眾,當地天氣酷熱,理論上不適合舉行足球比賽,最終竟能打敗其他申辦國如英、美及澳洲等「中標」,外界質疑有收賄買票之嫌。
惟FIFA經過兩年調查,最終還卡塔爾一個清白,指沒有證據顯示,收買FIFA官員的哈曼(Mohamed bin Hammam)與卡塔爾政府有關連。但爆出這宗最新醜聞之後,卡塔爾能否成功舉辦一場「嘆住」冷氣踢的世界盃,仍然存在不少變數。
(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