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最新戰場移師巴馬拿運河!事關「狂人」特朗普上任不久,便翻「祖宗」舊帳,批評當年卡特總統將美國人出錢興建的運河交回給巴拿馬是一個「愚蠢」的行為。他又稱,運河對美國至關重要,目前卻由中國經營。
本來,中美嘈交,港人見慣不怪,況且條運河距離香港「十萬八千里」,感覺「離身」。豈料世事總是充滿奇妙,「超人」誠哥上市旗艦長和﹙0001﹚旗下和記港口剛好經營巴拿馬五個港口中的兩個,因此成為「針對」對象,當地辦公室也被查。
「超人」撞正「狂人」,花生指數即時飆升。然而,誠哥不是「省油的燈」,這場巴拿馬風雲,風力十足,但「李氏力場」絕對有能力抵檔。
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
巴馬拿運河舉世聞名,這條耗資7億美元、長達82公里的河道早於1914年正式完工,大大縮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航行距離,目前佔全球約5%的海運貿易,其中東北亞和美國東海岸之間的貿易貨品有40%以上經由巴拿運河運送,因此特朗普想「吞併」它,一點也不出奇。
另一個因素,當然是中國。巴馬拿運河為航運咽喉,又鄰近美國雖然掛住「中立」旗號,但中國在這裡的勢力卻不少。資料顯示,美國是巴拿馬運河最主要的用戶,佔運河貨運量的74%,其次就是中國,佔21%。
不用多說,中美關係越來越緊張,美國自然擔心中國對運河的影響力日益增強,稍有「擦搶走火」,這條運河的船隻和物資往來可能會有影響。因此,為遏制中國的影響力,美國施壓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倡議,還派出審計小組進駐和記港口所屬的巴拿馬港口公司展開調查。
翻查資料,早於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和黃已奪取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25年經營權。到2021年,雙方又將合約延長至2047。可見,長和今次「當災」,算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同時也令誠哥碼頭王國再次曝光。
商業王國龐大 碼頭生意「相形見絀」
提起誠哥商業帝國,許多人會首先想起他的地產事業,又或「買起」半個英國。雖然,碼頭業務聽落沉悶,但誠哥係呢個領域絕對係「叱吒風雲」,而這盤盤生意亦是誠哥由本地孖沙「升呢」國際級富豪的其中一個轉折點。
目前誠哥公司控制著全球港口貨運量的13%,於大約30個國家擁有港口營運權。翻查長和去年中期報告,港口及相關服務收益超過215億元,而EBITDA接近80億元,金額實在不少。然而,誠哥商業王國實在太龐大,碼頭生意望落「大大隻」,堪稱「航母」級,但泊進誠哥商業王國航空母艦群,又不算過於突出,港口收益其實只佔集團總收益9%。
如果把鏡頭再縮細至巴拿馬,瑞銀和摩通的報告進一步指出,巴拿馬港口業務對集團EBITDA的貢獻不到1%,因此即使長和退出該市場,對財務影響也有限。
碼頭生意布局 早預示時局變化
事實上,回顧長和系過去多年在碼頭的布局,其實盡顯誠哥掌握地緣政治風向的觸覺。碼頭望看似不是高科技,既非NVIDIA芯片,亦非隱形戰機,但「商港」隨時可變「軍港」,也很敏感。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最新報告便指出,中國近年大舉投資海外港口,既有商業又有軍事上的考慮,等同掌握全球物流命脈。碼頭生意没有無咩政治能量,都好難營運。向往環球經濟欣欣向榮,沐浴於全球化及自由貿易的愛河中,誠哥碼頭生意先後係英國及中國兩大宗主國「護蔭」下,自然高歌猛進。揚帆出海,要了解大氣候變化。上述有利條件已慢慢出現「微妙變化」,而且地緣政治風險愈來愈多,例如去年4月,報道指長和貨櫃碼頭不准美軍卸貨,遭波蘭以國安為由加強監管。
而誠哥過去一段長時間,逐步退出部分港口業務,包括2011年分拆和記港口於新加坡上市,套現約520億元;2014年出售亞洲貨櫃碼頭六成股權予中資,套現約22億元;2024年將泰國兩個碼頭的股權賣給中資;2024年將「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輾轉賣給泰國前總理英祿。
這些行動或多或少顯示,觸覺敏銳的誠哥在港口業務上,早已採取「守勢」,華麗轉身,可抵禦地緣政治升溫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