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車】想像未來公路:不再塞車,不見紅綠燈

撰文:陳智深 陳奕謙 李藹明 謝媛彰 楊紫微
出版:更新:

再過幾十年,大家都不用擔心因為塞車遲到,而要被迫早起半小時;各位車主亦不會再有「衝紅燈」的機會。因為無人車的普及,未來的路面情況將產生巨變,塞車情況大減,道路上甚至不再有交通燈,這不但節省了等燈的時間,避免道路阻塞,還能達到減緩汽車廢氣污染的問題,上述的情形聽起來是否很令人為之振奮呢?
插圖:加菲、Hang

被譽為「Google無人車之父」塞巴斯蒂安特倫(Sebastian Thrun) 表示,塞車是世界各大城市都有的問題,這只是因為人們沒有充分發揮出車輛的效率,而如能做到全城只有無人車就能大大改善這個狀況。

四周無塞車

塞巴斯蒂安特倫指出,由於人類的駕駛平均技術並不是很理想,即使在美國流量最高的公路上,車輛其實只佔了6%的公路面積。

試幻想一下,無人車除了透過導航功能,選擇最佳的行車路線,紓解車潮,避免不必要的塞車外;車輛駛上公路後,我們只需按下按鈕,無人車的系統就自動將車輛間的空隙縮減至最低,形成一列像是火車的車隊,用盡公路效能。即使只是使用到五成的公路面積,並持續以一定的速度前進,以往的塞車狀況都能得到大幅改善。

無人車與私家車效能比例1:15

目前平均每輛私家車只有四成時間在路上跑,如果由汽車共享服務(見前文「公共交通必出現變革」)取代部分私家車,就不需要這麼多車,《經濟學人》估計1輛無人車大概可取代15輛私家車。這對城市來說,將大幅改善都會區交通狀況。

福特總裁暨執行長費爾德(Mark Fields)亦表示,「在未來智慧移動藍圖中,我們將看到車輛可彼此交談,駕駛者、車輛與城市基礎設施,彼此可透過密集溝通,來紓緩交通堵塞。日常通勤也將以車輛共享,或各種形式交通工具混合搭配,尋求最有效率的移動方式。」

惡劣環境無問題

另外,無人車有另一大好處就是無論是晴天、雨天、沙塵、大霧、下雪等惡劣環境下都可正常運作。福特最近釋出一段在美國亞利桑納州的沙漠公路測試影片,採用基於 Ford LiDAR 光學雷達作為感測器,搭配 3D 地圖與虛擬駕駛軟體,甚至在夜間不開燈的狀況下移動,在彎道上也依舊正常行駛不出錯。

再見紅綠燈

鑑於無人車未來將逐步普及,麻省理工學院可感知城市實驗室(MIT Senseable City Lab)有意趁機改善現時的道路系統,提出了「智能十字路口」(intelligent intersections)這個道路系統來取代交通燈,告別現時道路系統的「時走時停」的煩人情況。

「智能十字路口」與航空交通管制系統相似,依靠的是無人車強大的探測能力和導航功能。其運作原理是無人車互相傳送自己的位置信息,多方感應下讓各車之間保持適當行車距離,並選擇最有效的行車路線。因此,即使拆掉紅綠燈,無人車仍能發揮其功能,依照道路不同情況來調整速度,決定通過十字路口的先後順序。

另外,無人車除了彼此互相感應外,還需要與中央交通管制相互感應,讓中央交通管制能適時監控道路狀況和自動駕駛汽車的運行狀況,以即時處理任何突發事情。

「智能十字路口」的困難

研究人員解釋道,新系統不僅可以提高交通流暢性,還可以減少耗油量,因為加減速次數減少后,驅動效率會更高。

蘇黎世理工學院德爾克赫爾本(Dirk Helbing)教授亦表示,新系統將減少廢氣排放,這有利於改善氣候。

不過,對無人車而言,要如何辨別行人和自行車將會是一大難題。若無法解決此項問題,隨着無人車的普及,道路最終會因迎合無人車,反而排擠行人和腳踏車的使用。因此,目前 Google正研究一套新的行人檢測系統,有望加強自動駕駛汽車的自主辨識能力,偵測行人和腳踏車以進行避讓。

全城無人車和「智能十字路口」的實施聽起來仍有一段路要走,但取消紅綠燈的想法已悄悄地對整個道路系統起了一個「小革命」,成功開啟了我們對未來都市樣貌的想像,或許出現在電影或動畫中的未來世界終有實現的一天!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