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名小輩到鐵腕總統 普京的「五大戰役」(下)
俄羅斯3月18日舉行的2018總統大選已經開始數票,若無候選人獲得過半的選票,則將于三周後舉行第二輪。不過所有人都知道,不會有第二輪投票的,沒人能對普京的連任構成威脅。經過18年總理-總統-總理-總統的執政,普京早已和克林姆林宮之主劃上了等號——而這是有其原因的。
狙擊盧布:第二次衛國戰爭
縱觀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美國採取的戲碼都是一貫的「激發國內反對派勢力,許以承諾,而當真正需要出力時又畏懼不前」。或許連他們自己都發現這一套在面對普京時或許行不通,但這兩口惡氣卻不能就這麼咽下去,這也就促發了第四次討伐普京的戰役。這次美國不再直面俄羅斯的軍力強項,而是盯上了俄羅斯的軟骨——盧布。
自2014年3月開始,西方已對俄羅斯進行了多輪制裁。但因國際油價處於上升階段,盧布不僅沒有貶值,還保持小幅升值的態勢。然而到了年末,隨著油價因多重原因而由高位回落,盧布和俄羅斯將面臨的惡戰開始顯現。11月6日,紐約期貨原油價格跌破每桶80美元(約627港元)的心理價位,盧布急劇貶值,兌1美元匯率從三季度的40盧布跌至18日的67.8。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資本發起一場赤裸裸的貨幣戰爭,對沖基金在做空油價時,順勢做空盧布,不斷加壓。
那個冬天,盧布崩盤,全年總貶值幅度超5成。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經濟和金融前景形成悲觀預期,當年資本外流量達1515億美元(約1.2萬億港元),是2013年的2.5倍。這時,白宮12月17日進一步簽署新的援助烏克蘭法案,包括對俄武器和石油行業的進一步制裁。很明顯,美國這次想直接將俄羅斯葬入深淵,不留任何翻盤的機會。這是「第二次衛國戰爭」,這是「斯大林格勒」。
為了打贏盧布保衛戰,普京不惜一周內燒掉157億美元外匯儲備,然而雪上加霜的是,12月29日國際油價再創5年來新低,當天盧布也創下半月來最大跌幅。普京迎來自他登台以來最危險的時刻。這第四場戰役,眼看就要扛不住了。
這時另一個玩家出手了。中國在與俄羅斯2013年2,700億美元石油大單和2014年簽署的30年天然氣協議基礎上,大幅追加從俄羅斯的原油進口,2015年中國從俄羅斯原油進口量同比增加17.5%,達到2668萬噸,超越德國成為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主。2016年中國從俄羅斯原油進口更是同比大漲23.44%,令其超過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國。在那段時間裡,中國的資金為俄羅斯提供了必要的幫助。
另一方面,俄羅斯畢竟已發展了十餘年。2014年底的俄羅斯還有近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另有千余噸的黃金,關係國計民生的物資儲備也比過去好得多。面臨巨大的經濟困難是客觀事實,但正如1942年的寒冬,2014年冬天的俄羅斯僅是再臨困境,不至於被擊潰。
再者,俄羅斯國內的民意也與1990年代初已完全不同。當時俄羅斯被西方欺騙,接受「休克療法」,結果西方承諾的援助根本沒有兌現;當時的俄羅斯民眾對西方民主充滿希望,所以俄羅斯的國家政策一直首鼠兩端。而2014年的俄羅斯從政府到民眾,已經普遍接受了國家要面對壓力和挑戰的現實,並準備共同面對挑戰。
可以說,2014年的那場盧布保衛戰,靠的不僅是中國的幫助和普京的果決,更是俄羅斯國民在面臨極端惡劣的情況時,坦然、堅韌而團結的態度。
由被動到主動:敘利亞
有仇不報非君子。如果說在車臣、格魯吉亞、東烏克蘭和2014年冬的盧布絞殺戰當中,俄羅斯都被動地扮演著防守反擊的角色,那麼當普京2015年9月30日揮軍敘利亞,這樣被動的局面就開始轉變了。
早自2011年便開始席捲中東的「阿拉伯之春」,令敘利亞阿拉維派(什葉派支派)的領袖阿薩德(Bashar al-Assad)陷入了空前危機。國內遜尼派反對派不滿阿薩德政府長期以來的高壓,終於借著那股浪潮掀起全面反抗。而美國為維持自己對該地區的掌握,一方面公開支援函式庫爾德反對派敘利亞自由軍(SDF),另一方面更早就在暗中資助激進伊斯蘭原教旨武裝分子,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製造混亂。
當阿薩德於2015年迫於軍力有限而必須放棄東部地區,面臨四面楚歌的情況而向莫斯科求助之時,普京終於出手。9月30日,俄羅斯空軍出動,協助敘利亞政府軍大舉反攻,自這時開始,該地區的局勢變了。在俄羅斯和堅定盟友伊朗的配合下,阿薩德政府軍越戰越盛,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收復失地,猛攻ISIS的同時也打擊各反對派勢力,終於締造了今日ISIS覆滅,同時除了東部的庫爾德人以外,其他反對派勢力都已基本失勢,不再能對阿薩德政府造成實質威脅。
這時,連沙特這個美國在中東除以色列之外最堅實的盟友,都意識到必須做些什麼。於是薩勒曼國王(King Salman)拖着81歲的老邁身軀,在2017年10月趕赴莫斯科會晤普京,對談石油和中東前景,成為首位訪問蘇聯/俄羅斯的沙特國王。而土耳其的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也因難民危機、入歐被拒和2016年的那場未遂軍變,驚覺自己被歐美北約盟友背棄,遂轉而倒向俄羅斯——中東各方勢力都已經意識到美俄角色的轉變。
「國家團結」、「自力更生」
回望普京上任後所打的這5場戰役,美國一直都是幕後最大的對手,這裡牽扯著美俄多年來的恩恩怨怨。對普京而言,他的命運早就與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捆綁在一起。面臨外來挑戰,普京會立場堅定、不惜代價地進行反擊;機會來臨,他也會毫不猶豫地出手。
普京執政18年後,歐美終於再次認識到中亞和東歐這兩塊地區是誰的勢力範圍,若無「損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決心也不會再輕易進犯。至於中東,美國竟然有被趕出中東的趨勢,令該地區呈現出幾十年未見之局,著實令人感歎。
而當我們將視線拉回當下,俄羅斯已經進入大選模式,「國家團結」及「自力更生」是普京此次競選的主題。相信在挑選這兩個主題時,普京和他的團隊定然有過一番斟酌——可以說「國家團結」和「自力更生」正是俄羅斯和普京得以在過去18年中面臨多次惡戰毅然堅挺的根本原因。
閱讀前文:【從無名小輩到鐵腕總統 普京的五大戰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