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專家聚01】目標:半島「一國兩制」 阻礙:特朗普的三道坎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朝鮮半島局勢迅速扭轉的原因,在於金正恩「不可抗拒」的開價;然而美朝對話能否順利成行,還有待特朗普解決自己的三大難題。而為了達到「一國兩制」的目標,韓國政府還會做什麼?
韓國慶尚大學統一和平研究所所長朴鐘喆為此專門在《香港01》為讀者解惑。

韓國總統文在寅從去年陰霾籠罩的半島環境中,找到了和平共存之路。文在寅、金正恩及特朗普將共同成為朝鮮半島和平共存局面開拓的「主角」。

4月的板門店朝韓首腦會晤、5月的美朝首腦會晤即將舉行,金正恩的提議中有各方無法拒絕的內容,那就是朝鮮對無核化態度的全面轉變——要知道,朝鮮憲法和勞動黨黨章裏已明確寫出「朝鮮是擁核國」,也明確表示即使軍事威脅減少、體制安全被保障,也絕不會在最近10年內進行任何無核化的談判。

韓國現況的兩大變化

過去李明博和朴槿惠時期的保守政權更追求統一,對朝韓關係更多強調對決與衝突。文在寅則一直以來積極以「中間國外交」政策構築無核化和平朝鮮半島體制。

第一,比起遙不可及的統一大業,文在寅更強調將朝韓對決向朝韓合作轉變,將那些認為朝韓共存不可能的論調,轉換成朝韓共存可能的論調。這就像周恩來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樣。

朴鐘喆教授

第二,韓國受親美保守政權的影響很深。過去保守政權追求朝韓統一,一直通過朝韓矛盾來爭取選舉中獲取優勢。隨著韓國內部的政治風向發生變化,支援與朝鮮達成和平共存體制的民眾也在不斷增加。和平共存體制是在某種意義上構築「一國兩制」的朝韓關係,因此保守勢力認為和平共存體制意味著朝韓永遠無法統一。但朴槿惠被彈劾後,保守勢力在韓國政治風向中失去原有的「威風」。 

特朗普的三大難題

美朝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已經由來已久,因此特朗普與金正恩的會晤將面臨很多困難。

除了1994年的《日內瓦條約》外,美朝對話一般都是在會議召開前一方突然取消,或者會議中一方中途離開。《日內瓦條約》處於「被撕毀」的狀態,朝韓對話、美朝對話根本無法進行一般協商。在這樣的基礎上,最近朝鮮半島出現的局勢變化,與1971年中美接觸及中美首腦會晤極為相似。各國的最高領導者都有想對話的意志。這是最為積極的因素,同時也是有可能變成危機的部分。 

首先,特朗普在美國國內政治上並沒有非常充足的「餘力」,連保守勢力都對特朗普展開指責。考慮到11月美國中間選舉及總統再選等國內政治,特朗普目前很關心朝鮮半島。特朗普務實理性的外交戰略,在戰爭與和平兩個極端間「遊走不定」。如果他為了順利通過選舉,支持朝韓對立的話,朝鮮半島很有可能會重返緊張狀態。

第二,特朗普政府內部的朝鮮半島小組變得更加不明確。美國的朝鮮半島專家——尹汝尚(Joseph Yun)、車維德(Victor Cha)等連續辭職,與特朗普「反目」。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被炒,更讓美國內部的朝鮮半島問題小組的核心成員也增添了新的變數。事實上,美國白宮內部的「核心權力」已經「空」了。1970年後期,卡特提出減縮駐韓美軍等戰略,受到當時長官及輔佐官等有組織的反對,卡特的政策實施就屢遭失敗。

國務卿蒂勒森突然被炒,讓特朗普團隊中的對外政策更加混亂(路透社)

第三,美國保守勢力認為金正恩是因害怕制裁而同意協商,所以認為需要繼續加大制裁強度,才能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他們認為,不需要對話,朝鮮半島無核化構想就能實現。今後,美國政府內部及保守勢力將會強烈反對特朗普的政治決策。特朗普如何順利拿下選舉,並解決保守勢力的反對,成為重要課題。 

可以說,朝韓關係、美朝關係相互間的嫌隙極深,正式開始協商談判時,會有更多的矛盾因素顯現。所以,大政方針的協議應該由文在寅、金正恩、特朗普、習近平來決定,漸漸用實際行動減少彼此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