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大選勝利不計前嫌 黎巴嫩總理「被辭職」後首訪沙特
黎巴嫩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當地時間周三訪問沙特阿拉伯。
去年11月,他在訪問沙特期間,突然宣布辭去黎巴嫩總理一職,被外界認為是沙特逼迫的結果。今次哈里里以總理身份重返沙特,標誌兩國關係回歸正軌。
黎巴嫩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當地時間周三訪問沙特阿拉伯,並同沙特國王薩勒曼(Salman bin Abdulaziz)會面。雙方交談甚歡,一掃去年底「被辭職」事件給兩國關係帶來的陰霾。
去年11月,他在訪問沙特期間,突然宣布辭去黎巴嫩總理一職。儘管沙特方面嚴辭否認,但外界均認為辭職是哈里里被扣為人質情況下,不得已做出的選擇。隨後,法國總統馬克龍遠赴沙特斡旋,令哈里里由法國回國官復原職的同時,也間接印證了沙特「綁架人質」的假設。
即使哈里里具有沙特國籍,扣押他國領袖也足以令兩國關係破裂。然而,僅僅數月之後,兩國領袖便「和好如初」,實在令人驚詫。
事實上,哈里里所屬黨派,由遜尼派穆斯林及自由派人士主導的「三月十四日聯盟」,將在五月大選中面臨考驗。首要對手便是由什葉派真主黨主導的「三月八日聯盟」。上次大選中,哈里里所在聯盟以微弱優勢取勝,同真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執政。
由於被辭職事件重挫其形象,哈里里不得不向真主黨做出讓步,以維持執政聯盟。這樣的姿態也引發國內遜尼派選民不滿,為其大選蒙上陰影。此時重訪沙特,無疑想藉其遜尼派老大哥的形象,重新爭取遜尼派選民信任。
另一方面,沙特阿拉伯亦放棄「烽火外交」思路,逐漸趨於理性。為同什葉派的伊朗競爭,沙特在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去年發起一系列外交攻勢:孤立「兩面討好」的卡塔爾,增兵也門對抗什葉派胡賽武裝。當然,也包括逼迫哈里里辭職,意圖結束黎巴嫩什葉同遜尼派的共治局面。
然而,一系列行動卻事與願違。卡塔爾至今沒能屈服;黎巴嫩政局非但未有重整,反而令真主黨收穫更多支持;而伊朗更藉俄羅斯之力在中東擴張影響。哈里里此番訪問亦意味沙特外交策略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