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總理哈里里回家了 令人摸不着頭腦的風雲驟變 如何解讀?
一架飛機周二(21日)晚降落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機場,黎巴嫩總理哈里里步出機艙,這是他月初突然在沙特辭職,相隔近三周後首次返國。翌日,哈里里突稱辭職一事容後再決定,並與各黨派再討論。哈里里「暫停辭職」的舉動,令大部份人摸不着頭腦,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或許能從他的回國之路一探究竟。
哈里里(Saad Hariri)11月初在沙特宣布辭職後,一直留在沙特。黎巴嫩國民不斷爭取哈里里能盡早回國。在貝魯特的大街小巷上,掛着「哈里里我們與你同在」海報,支持哈里里。黎巴嫩的前宗主國法國更是不留餘力,總統馬克龍親自前往沙特首都利雅得,爭取哈里里及其家人能盡快離開沙特。
迂迴返國試探沙特
哈里里的回國之路,或是一路試探沙特的反應。上周六(18日)哈里里帶同妻子和長子離開,到達他回家之旅的第一站,距離黎巴嫩相對較遠的法國首都巴黎。馬克龍在總統府愛麗舍宮設宴招待哈里里一家。哈里里當時稱,自己不是沙特的囚徒,會在往後時間交代詳情。
隨後,哈里里慢慢收窄與黎巴嫩的距離,先後到訪了埃及和與黎巴嫩隔海相望的塞浦路斯,一直沒有向外界說明辭職事件的詳情。眼看沙特方面並沒有做出太大反應,哈里里最終在周二(21日)晚回到貝魯特,結束了他近1個月的海外行程。
與總統奧恩(Michel Aoun)會面後,哈里里在電視上發聲明:「今日我向奧恩提出請辭,他促請我等候進行更多關於背後理由及政治背景的對話才辭職,我回應他的要求。」
黎巴嫩政治複雜 哈里里命運難自主
由原來的辭職到後來的暫停留任,折射出哈里里是否當國家總理,或許非他能自主選擇的範圍之中。由於年幼的子女仍然留在沙特,哈里里的行事仍受到沙特制約。黎巴嫩特殊的政治環境,更是讓哈里里進退維谷。總統、總理、國民議會議長分別由基督教馬龍派、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伊斯蘭教什葉派人士擔任。
當黎巴嫩領導人出現變更時,時常出現各派、甚至是派別背後的大國角力,各方需要長時間才能商討出合適人選。黎巴嫩大學教授達赫爾(Massoud Daher)表示,黎巴嫩官方承認的教派多達18個,經歷上世紀長達近15年的內戰後,各派利益縱橫交錯:「沒有人(黨派)可以單獨統治黎巴嫩,黎巴嫩的政策都是妥協的產物。」
哈里里或是各方妥協下的人選。作為立場親沙特、遜尼派「未來陣線」(Al Mustaqbal)領導人,哈里里在2016年組建政府時,得到來自什葉派、背後有伊朗勢力的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支持。哈里里辭職後,黎巴嫩各派罕有地槍口一致對外,呼籲哈里里盡快返國,而哈里里亦得到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認同,認為他盡快回國才是上策。哈里里的暫時留任,亦是受時局所限。
最大的勝利者:真主黨?
沒人知道哈里里會留任多久,不過整個風波的最大得益者,可能是真主黨。哈里里辭職後,真主黨最高領袖納斯魯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在全國電視廣播中批評沙特政府為幕後黑手,「哈里里的請辭與沙特政府有關」,更稱合理地懷疑哈里里正被利雅得政府拘禁,連同各派支持哈里里回國,亦指沙特此舉等同向黎巴嫩開戰。
專門報道中東新聞的媒體Al Monitor引述與沙特和伊朗都有聯繫的什葉派分析員表示,真主黨通過把自身定位為黎巴嫩主權的捍衛者,贏得了更多合法性。相反,沙特的行為比任何勢力還更傷害黎巴嫩的遜尼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