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通過胚胎乾細胞技術,培育出由兩名雄性父鼠繁殖的實驗小鼠,並成功存活至成年。科研人員稱,這是哺乳動物基因工程領域的重大成就。
該項研究發表於《細胞:乾細胞》(Cell Stem Cell)期刊。通過編輯特定的基因,培育了「雙父親」小鼠,即兩個生物學上的雄性父親,而非傳統的一雌一雄。這被稱為單性繁殖。
通過編輯特定的基因,培育了「雙父親」小鼠,即兩個生物學上的雄性父親,而非傳統的一雌一雄。這被稱為單性繁殖。(期刊) 研究人員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編輯了小鼠胚胎乾細胞中大約200個「印記基因」。印記基因是科學家20世紀90年代初在哺乳動物中發現的一類特殊基因。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李偉說,普通基因平等地表達父母雙方的遺傳信息,而印記基因比較「任性」,只從父本或母本一方表達,另一方則默默「隱身」。研究人員修改了20個印記基因,並使用克隆技術創建了「雙父親小鼠」。
中國研究團隊培育了1081個胚胎,約12%的胚胎存活至出生,存活率遠低於正常水平。
這些存活的胚胎最終誕生出84只雄性和50只雌性小鼠,超過一半在成年前死亡。存活至成年的也都有發育缺陷,壽命短且不育。
中國科學家利用胚胎幹細胞和複製技術,在北京實驗室培育出一隻「雙父親」小鼠(左),另一隻是年齡和性別相同的正常小鼠(右)。 (路透社) 另一名研究人員、中山大學教授駱觀正說,雙父親小鼠表現出發育障礙,包括顱面畸形,以及很難吮吸食物。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發育生物學家李治琨說,這項研究中使用的技術增強了胚胎乾細胞發育成多種細胞類型的能力。「對於瀕危物種,它提供了一種通過單性繁殖產生後代的潛在方法,而不依賴於複雜的乾細胞分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