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峰會】美國再促海事封鎖朝鮮 蒂勒森「sell橋」未奏效
二十國外長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朝鮮峰會,對於牽頭人美國而言,這次峰會有如他們向十九國「sell橋」,希望獲得支持落實海事封鎖。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曾任多年埃克森美孚行政總裁,大概多數也是由下屬或其他企業來「sell橋」,他決定是否採納。但在星期一至星期三(1月15日至17日),蒂勒森出席溫哥華朝鮮峰會,卻要游說另外十九名與會外長,希望他們支持海事封鎖朝鮮。
沒有強制權力 海事封鎖不成事
所謂海事封鎖,即能否強制登上涉嫌違法的船隻搜查。過去十多年以來,美國特別是小布殊政府,一直希望取得國際社會支持,對出口大殺傷力武器或違法經濟制裁的船隻實施海事封鎖。
例如在2002年12月,美國曾經收到情報,鎖定正在阿拉伯灣的松山號為朝鮮出售軍備,於是聯同西班牙海軍上前阻截,要求登船搜查。船員原本拒絕兩軍要求,但因為他們沒有依法掛上註冊旗幟,因此給了把柄對方。最終兩軍在船上搜出多枚飛毛腿導彈,也門政府其後證實,他們是收貨人。
不過松山號事件僅為個別例子,因為遇上外國海軍要求登船,其實船員大可以拒絕。即使聯合國安理會在2006年通過1718決議案,封鎖朝鮮對外交易大殺傷力武器,但前提亦是涉事船隻同意別人登船檢查。
如果為朝鮮交收的已經進入外國港口,例如進入韓國,即使對方不同意也好,港口執法人員仍有很多理由可以登船檢查。但在公海範圍,要在沒有對方同意下強制登船,情況會難得多。
中方反對海事封鎖朝鮮
去年九月,朝鮮歷來第六次核試之後,聯合國安理會隨即召開會議。當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再次游說各國,希望他們支持強制海事封鎖,容許成員國截查朝鮮船隻,即使對方不同意,亦可採取任何必要手段。
畢竟聯合國已經多次制裁朝鮮,但他們仍然與外國有貿易來往,包括出售礦物資源和交收石油。矛頭多次指向中國和部份與朝鮮關係不俗的關係。不過黑利的動議再次失敗,在中國的反對下強制登船的條款最終刪去,沒有落實。
峰會只能「呼籲」封鎖
今次溫哥華峰會前,美國國務院政策辦公室主任胡克(Brian Hook)清楚表示,他們會再次提出海事封鎖,希望另外十九國外長贊成。
我們會與盟友討論海事截查的手法,要截斷(朝鮮)資金和資源。海事截查有助我們搗截。
但觀乎峰會中,國務卿蒂勒森的說法,他只謂「我們要團結一致,加強海事截查行動。我們要終結違反聯合國制裁的船對船交收。」
我們呼籲加強國際海事截查行動,打擊非法船對船交收。但我要補充一點,我們不是要干預合法的海事活動。
由於蒂勒森的措詞只為「呼籲」,可見二十國外長最終沒有同意落實對朝鮮可疑船隻實施強制封鎖,這次的「sell橋」行動似乎未見成功。但為甚麼海事封鎖這麼難獲得各國支持?
強制登船不易實施
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容易擦槍走火。舉個例說,若果美國鎖定一艘在公海的可疑船隻,懷疑替朝鮮出海交易石油,並派出附近的美軍或盟國船隻上前截查,而對方又堅決拒絕的話,那麼美軍是否真的要以軍事力量強制而為?對方會否反擊,甚至引發與朝鮮的軍事衝突?
另一個困難之處,在於如何決定登船搜查。一般來說,要求截查船隻都是出於情報顯示,對方可能在違反制裁決議,但情報是否可信?以2002年那次的松山號事件為例,如果登船後無所發現,等如在針對合法的海事活動。中國南海研究院的專家巴倫西亞(Mark J. Valencia)更加指出,美國向來所謂的「情報顯示」其實都不可靠,有時只為方便其行動而託辭,因此失信於國際社會。
在國際社會未就海事封鎖達成共識之前,要阻止朝鮮發展核武,只怕仍然要靠外交合作,特別是取得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正如《多倫多星報》健筆沃爾科(Thomas Walkom)指出,要如2015年伊朗談判的靈巧外交手腕才能解決朝鮮核危機。
全面了解朝鮮半島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