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中國插手以巴 再顯主動出擊一面
中國於本月21至22日舉行「巴以和平人士研討會」,為推動以巴和平進程「提供思路」。今次會議延續中國在2017年在外交場上的積極態度,逐步填補美國新政府留下來的權力真空,亦讓世人看見中國解決問題的新做法,希望為以巴、甚至世界其他充滿紛爭的地區帶來新出路。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12月初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打算將大使館遷往當地,引來國際社會罵聲四起。其中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就直指美國在和平進程內,已無任何角色,並表明不會再接受美國擔任調停者。
隨後在21日的聯合國大會上,各成員國以128票支持,9票反對,35票棄權的結果,譴責美國的決定。另有21個成員國未派代表出席。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當日表示「美國會記住這在聯合國大會被群起攻之的一天」。隨着這樣的發言,這屆政府領導下的美國正和世界愈走愈遠。
以巴之間的血海深仇被美國該決議再次推到風口浪尖,要推進和平進程總要有國家挺身而出,協助解決問題。阿巴斯在20日就派出代表,前往中國及俄羅斯,希望兩國能取代美國在和平進程的角色,務求讓以巴雙方在聯合國框架內達成協議。
舉辦研討會非首次
但早在阿巴斯派出代表前往中俄兩國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已在15日宣布於21至22日舉辦研討會,並表示中國是次舉動旨在為巴以雙方和平人士提供溝通交流的平台。巴勒斯坦派出法塔赫執委會成員馬吉拉尼(Ahmed Majdalani)率團參加會議,而以色列則由國會副議長巴爾(Hilik Bar)代表出席。據《新華社》報道,兩國代表在會上感謝中國在當前以巴和談停滯、耶路撒冷地位等風波再起之際舉辦此次研討會,並歡迎中方在中東和平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陳曉東在研討會開幕典禮上亦有發表講話,他表示以巴和平進程,應堅持既有國際共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兩國方案」。他又指,國際社會應高度重視巴勒斯坦的發展問題,加強扶助巴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外長王毅也會見以巴與會人士,強調「兩國方案」是解決以巴問題的唯一可行路徑。
今次並非北京首次召開「巴以和平人士研討會」,中國分別於2006年及2013年舉辦過同一活動,但今次研討會所受重視的程度明顯比以往兩次高。2006年以巴雙方代表出席研討會的,分別是以色列前司法部長貝林(Yossi Beilin)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前國務部長哈米德(Abdel Kader Hamed)。2013年7月,第二次舉行的研討會在耶路撒冷召開,當時雙方代表是巴中友協會長薩馬拉和以色列耶路撒冷公共事務中心主席戈德。
罕見而合適的調停者
中國分別跟以巴關係良好,情況頗為罕見,也代表中國有能力在兩者間發揮調停角色。過去兩年,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就經常稱讚中以關係有顯著改善。今年3月內塔尼亞胡到訪中國時,曾表示「以中兩國能夠攜手共創新奇蹟」,又指以色列願意成為中國這塊「大蛋糕」的「酵母」,借助以色列的高科技幫助中國獲取更多利益。而中國上月就在特拉維夫開設中東地區第二間文化中心,另一間則設於開羅。
以色列雖然於1992年才與中國正式建交,但兩國其實此前一直都有交流。二戰期間,上海作為世界最大的猶太人收留地之一,為兩萬多名難民提供庇護之所,也為日後的中以關係鋪下基礎。在中共建國初年,由政治立場偏左開國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領導的以色列,是親資本主義陣營內其中一個最早承認中國主權的國家。到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一直被指向中國輸出軍事技術,使中國在西方國家的重重制裁中得到各種先進技術。
既然中國能與以色列保持良好關係,它與巴勒斯坦的關係就只會更好。事實上,不論在輿論或外交上,中國明顯有偏向支持巴勒斯坦的傾向。自建國初年,中共一直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譯作「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法塔赫組織當然也獲當時由毛澤東領導的中共支持。中巴兩國在1988年正式建交,中國亦未有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使中國在枱面上與巴勒斯坦有更多溝通選擇。
中國在聯合國各項有關以巴問題的議案上,亦普遍採取支持巴勒斯坦的態度,與國際間有所共識,一起堅持以兩國方案為以巴問題的終點。今年7月阿巴斯訪華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重申「中國是最早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巴勒斯坦國的國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中國媒體在隨後的報道中都以「巴勒斯坦總統」頭銜來稱呼阿巴斯,與遲遲不肯承認「兩國方案」的特朗普形成鮮明對比。
以巴問題其實在今日中國政府的中東外交戰略上,亦佔有重要地位。早在2013年,習近平就提出解決以巴問題的「四點倡議」,在阿巴斯今年訪華時就提出「四點主張」:
一、支持「兩國方案」為基礎的政治解決,並支持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二、切實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第2334號決議案,立即停止在被佔領土上一切定居點活動;
三、進一步協調國際社會的努力,盡快推出共同參與的促和舉措;
四、以發展促進和平,推進巴以合作。
另外,習近平2016年1月首訪中東時,在阿拉伯聯盟總部發表題為《開創中阿關係的美好未來》的演說。演講中,習近平特別指出「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的根源性問題」,呼籲「國際社會要採取有力行動,在政治上激活和談進程,在經濟上重建進程」,可見他對以巴問題的重視,並視之為平定中東今日亂局的核心。
「中國模式」助推兩國方案
在同一篇講話中,習近平提到「破解難題,關鍵要加快發展。中東動盪,根源出在發展」,這或許就是中國向國際社會,就中東和平給出的新方案。
要使「兩國方案」能夠真正實行,其中一個先決條件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需有能力,與以色列及國際社會談判,並實行最終的和平方案。可是目前紛亂的阿拉伯世界,甚至巴勒斯坦內部的分裂,均不利巴勒斯坦說服外界,現階段再召開國際會議其實也是於事無補。中國資金和基建技術正好填補巴勒斯坦的軟肋,習近平以發展推動和平的提案亦切合巴人需要。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要通往歐洲,少不免會經過中東地區,因此爭取中東支持計劃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目前沙特阿拉伯、伊朗、以色列等國都表示支持「一帶一路」,沙特更一直有意將沙特阿美(ARAMCO)放到香港上市,以助籌集資金發展國內經濟。在中國資金帶動下,中國在中東的外交場上敵人甚少,不像美俄歐等國家早在中東結下樑子。
中國在以巴問題上帶起的作用,亦可從內塔尼亞胡訪華一事上看到。這名以色列總理訪華前的12月,中國剛好在聯合國2334號決議案投了贊成票,譴責以色列在西岸、東耶路撒冷的定居活動是「公然違反」國際法,並且「沒有法律效力」,決議亦要求以色列馬上停止這種活動。當時內塔尼亞胡公開表明會報復投下贊成票、包括中國在內的14個國家,但中以兩國高官在一個月後公開慶祝兩國建交25周年,內塔尼亞胡訪華時語調亦非常正面。
扶貧換取和平早有先例
以巴亦非中國第一個以基建發展促進和平的試點。王毅11月訪問緬甸時對羅興亞人危機提出「三步走」方案,並得到孟加拉及緬甸兩國同意。而最後一步「直面問題根源,貧困是這一地區產生動盪和衝突的根源,中國將直接參與,促成以脫貧帶動發展,以發展實現穩定的結局」,顯然是要以發展帶來地區穩定,最終解決讓國際社會頭痛的羅興亞問題。孟加拉外長蒙蒂(Pororashtrya Montri)及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亦讚揚中國的理解及對問題有充分考慮。
以往中國對國際事務都採取不干預的姿態,但在中共十九大後就開始出現變化。在以巴和羅興亞問題上,外界都看到一個在國際舞台上更積極,更願意主動出擊的中國。西方國家的無力和特朗普的舉動當然加快了中國的腳步,但中國所作的一切亦是以創造一個更穩定的外部環境為目標出發。緬甸經濟走廊一旦成功建立,中國就不用再經馬六甲海峽直通印度洋,而中東問題變得穩定,亦有助「一帶一路」發展,順勢解決中國境內一直存在的恐怖主義威脅,在協助外國建立和平背後,也有自己的戰略盤算,共贏的本質一直未變。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