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訪緬、孟時機純屬巧合 被寄望化解羅興亞問題是一廂情願

撰文:高紫恩
出版:更新:

教宗方濟各出訪緬甸和孟加拉,外界期望教宗毫無忌諱說出「羅興亞人」一字,教宗沒有;人權組織盼望教宗可以向政府施壓,教宗也沒有,西方傳媒稱「羅與亞人」做「那個R字」(The R words),彷彿那是很敏感的字,不能提起。此前外界期望教宗是次出訪,在羅興亞人問題上向政府施壓,惟這會否是他們的一廂情願?

教宗方濟各出訪緬甸此行甚為艱巨,知名美國作家兼神父里斯(Thomas Reese)道出了教宗的兩難:「他是次出訪面臨的風險是,要麼損害自己的道德威信,要麼是讓緬甸天主教教徒都陷入險境。」

教宗訪緬行程結束,對「羅興亞人」這字隻字不提,受到西方猛烈抨擊,結果如神父里斯所言,令其道德威信受損。教宗出行遇上了羅興亞人這個棘手問題,緬甸軍方及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在國際上惹來批評,外界認為教宗剛好在這時機出訪緬甸,似乎是為了解決問題,不過教宗出訪期間言論不痛不癢,令外界大失所望,外界對教宗的期望是否過高?教宗出訪時,羅興亞人成為國際關注議題,這會否是時機上的巧合?

教宗方濟各出訪緬甸未如外界期望,說出「羅興亞人」一字。(路透社)
他是次出訪面臨的風險是,要麼損害自己的道德威信,要麼是讓緬甸天主教教徒都陷入險境。
神父里斯
教宗方濟各在出訪緬甸後轉抵孟加拉,他在孟加拉與羅興亞人會面。(路透社)

兩國建交後 教宗旋即外訪

教宗方濟各是首個出訪緬甸的教宗,緬甸與梵蒂岡2017年5月才宣布建交,不過外界對此卻並不意外。天主教大主教Paul Tsang in-Nam和緬甸樞機主教貌波(Charles Maung Bo)早在2017年2月8日便一同與昂山素姬會面,當時已在商討讓兩國締結邦交。緬甸國會3月投票一致同意與聖座建交。等到昂山素姬在今年5月出訪梵蒂岡時,梵蒂岡順利成章宣布聖座與緬甸建立全面外交關係。

昂山素姬在今年5月出訪梵蒂岡時,梵蒂岡宣布聖座與緬甸建立全面外交關係。(VCG)

兩國挑上這個時間建交絕非巧合,天主教在緬甸扎根已久。《緬甸:一個徬徨的國度》作者羅格斯(Benedict Rogers)指:「緬甸天主教教會過去數年有數個重要的發展,如教會於當地扎根已有500年、教宗2015任命首個樞機主教貌波等。」克欽邦(Kachin)甘主教(Raymond Sumlut Gam)說,在2014年年尾天主教在緬甸扎根500周年之前,當地主教已經邀請教宗方濟各到緬甸。

對於教廷而言,這些事件都甚具宗教意義。雖說緬甸是佛教徒為主,天主教教徒僅佔整體人口1%,惟有70萬個天主教信徒散佈在16個天主教教區,當地有19個主教、793個神父等神職人員,規模亦不細。

緬甸仰光市民2014年參與天主教堂扎根500周年的慶典。(VCG)

緬甸文人政府上場 締造建交時機

緬甸此時在政治上亦經歷了「改朝換代」的變化,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聯盟在2015年勝出大選,緬甸正由軍政府過渡至民主政府,軍政府獨掌朝政逾50年的時光亦結束。昂山素姬上台後地位更「超然於總統」。她與教宗早有往來,昂山素姬在2013年到訪梵蒂岡與教宗首次會面,當時她頂住「民主女神」的光環,報章稱呼她作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教宗當時讚揚她在追平和平及民主過程中以非暴力手段抗爭。緬甸換了文人政府上場,梵蒂岡與緬甸找到合適的時機建交。

兩國建交後,梵蒂岡任命了首個駐緬甸的教廷大使,而緬甸政府也表示將在梵蒂岡開設大使館。甘主教指出兩國的外交關係有所改善。梵蒂岡與緬甸建交,教宗其後出訪便是事在必行,天主教媒體指,教廷中人自7月中旬已表示教宗將會訪問緬甸,梵蒂岡8月底才正式宣布教宗方濟各在11月底出訪緬甸。

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聯盟在2015年勝出大選,緬甸正由軍政府過渡至文人政府。(VCG)

羅興亞人問題雖然長期存在,但一直至8月25日羅興亞武裝分子與軍政府起衝突,才燃起事件的導火線,觸發大規模逃亡潮,而早在羅與亞人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前,緬梵便已經開始計劃教宗出訪一事。最初訪問行程中,已預計教宗會為兩個彌撒作主持,至於與緬甸軍方總司令敏昂萊的會面,則是在教宗出訪前數日,才對外公布。

羅興亞武裝分子8月25日與軍政府起衝突,才燃起事件的導火線,觸發大規模逃亡潮。(VCG)

教宗強調團結 措辭不如美國聯合國強烈

教宗整趟在緬甸行程中,都未有公開提及「羅興亞人」一字。相比起美國與聯合國所用的字詞,明顯較為温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指,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進行「種族清洗」;聯合國譴責緬甸政府以「教科書式」向羅興亞人實施種族清洗。

教宗在緬甸會見昂山素姬後,僅籠統地說:「緬甸的未來需要和平,這份和平要基於對社會每個成員、每個民族及其身份的尊重。宗教上的分別不必是分裂和不信任的源頭,可以是一種團結、寬容、忍耐的建設國家的力量。」教宗此行走進風眼,與昂山素姬及緬甸軍方總司令敏昂萊會面,但並未如西方以強烈措辭指責緬甸軍方,或者是緬甸政府。

要尊重所有呼這地做「家」的人。
教宗方濟各
當地樞機主教貌波(右)沒有如國際社會般鞭炮緬甸軍方,他早在教宗出訪前,他便勸阻教宗用「羅興亞人」一字。(VCG)

緬甸樞機主教:事件被國際媒體誇大

當地樞機主教貌波亦沒如國際社會般鞭炮緬甸軍方,他早在教宗出訪前,他便勸阻教宗用「羅興亞人」一字,擔心會激起當地佛教徒的不滿。貌波亦在一次訪問中透露自己的想法,他指國際「有點誇大」了事件,因為外國媒體「非常強大,尤其是半島電視台」,而當地媒體「非常薄弱,我們沒有很多能力去接觸國際社會」。他沒有以「種族滅絕」或「種族清洗」等字詞作形容軍方對待羅興亞人的暴行,僅指緬甸軍方採用了「非常暴力的方式」。

教宗因為羅興亞人一字,招來西方媒體猛烈抨擊,梵蒂岡則指教宗並非全能的。(路透社)

「人們認為教宗是全能的,但他不是」

教宗在緬甸此行未有提到「羅興亞人」一字,招來西方輿論猛烈抨擊。對昂山素姬而言,西方的責罵對她來說並不陌生,反而在國內佛教民眾的眼中,昂山素姬的處理手法並無不妥,同樣指羅興亞人是孟加拉人。面對美國的指責,全國民主聯盟發言人溫丁(Win Htein)說:「我們習慣了承受壓力,先是軍方,現在是西方。」他指西方若然繼續向緬甸施壓,那便會無可避免把緬甸推向中國。

教宗緬甸之行備受批評,然而到了孟加拉卻開腔提起「羅興亞人」。梵蒂岡亦為他作解釋,發言人伯克(Greg Burke)說:「總不能期望教宗會可解決不可能化解的問題。我對於人們認為教宗是全能的感到高興,但他不是。」看來外界確是對教宗此行期望過高,而這次出訪遇上了羅興亞問題,亦僅是巧合。

我們習慣了承受壓力,先是軍方,現在是西方。
全國民主聯盟發言人溫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