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榭麗舍大道上的《孤星淚》 巴黎露宿者回家之路有多遠?

撰文:馮翠山
出版:更新:

旅人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漫步前行,沿路尋訪富有建築特色的商店和咖啡廳。當夜幕低垂,眼前的車潮如幻燈般在凱旋門附近穿梭,在夜空下,感受浪漫之都的美景。
可惜這動人氛圍,卻與大道上的「現實」構成鮮明對比。2公里長的香榭麗舍大道,由協和廣場延伸至凱旋門,一路走來不難發現在街邊躺着、旁邊放着盛錢器皿的露宿者。
過千名露宿者帶同簡單被鋪睡在名店門外,有的伸手向途人討錢,有的百無聊賴四周張望。匆匆而過的旅人或者不了解,每一個露宿者的故事,就如雨果筆下《孤星淚》的角色一樣潦倒、悲慘。

香榭麗舍大道直通凱旋門。(VCG)

在香榭麗舍大道的眾多露宿者當中,胡格爾(Jean-Marie Roughol)是比較幸運的一個。現年49歲的他已經露宿了近30年。沒錯,他19歲那年起已開始街頭生活。

露宿者悲歌:每晚與鼠為伴 被劫屬等閒 

誕生於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爆發前一個月,胡格爾被父母遺棄,之後住在養父母的家,過着「沒有禮物、沒有愛、沒食物」的生活。之後他逃學,而且離家出走露宿街頭。

起初他只是在街上過夜,可是沒有固定住址便無法打工。有一晚,他被其他露宿者偷走了他的身份證等文件。他別無他法,唯有向途人討錢。

「很多年前,人們非常慷慨,每日花3至4個小時在街上乞求,足以賺到一日所需的金錢。不過近年愈來愈困難,我每天要花15個小時。」胡格爾憶起每晚在地鐵站過夜,與體型如貓般大的老鼠為伴。

胡格爾19歲開始露宿,30年來過着街頭行乞的生活。(VCG)
「當你在街頭生活,你要學會過得一天得一天。」
露宿近30年的胡格爾(Jean-Marie Roughol)

為了生存而掙扎,他要活於驚惶之中,每天都擔心被小偷偷去僅有的家當。在無數個晚上,他一醒來就發現不見了東西,背包、鞋都曾被偷去。這些景況令他睡覺時總要睜一眼閉一眼。

他用一句話為露宿生活下了註腳:「當你在街頭生活,你要學會過得一天得一天。」

胡格爾(左)一日遇見前內政部長德勃雷(右),從此改變一生。(網上圖片)

露宿者將坎坷經歷寫成書 賣出5萬本

為什麼說胡格爾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就在他以為永遠無法脫離露宿的日子時,他的人生卻來了一場華麗轉身。

他有一次在香榭麗舍大道替一名72歲男人看守腳踏車,這位男人正是身份顯赫的前法國內政部長德勃雷(Jean-Louis Debré)。這次偶遇不但成就兩人的情誼,更造就了胡格爾的作家夢。

德勃雷向胡格爾問了一句:「你為何不寫一本關於你人生的書?」這句話瞬間將胡格爾由街頭生活,領到無邊無際的作家世界。

「我沒有想像過會那麼成功。我原本想,如果可以賣到50本就是一個奇蹟。」奇蹟最後以1000倍增長。胡格爾的自傳《我行乞:街上露宿的生活》(Je tape la manche: Une vie dans la rue)賣出超過5萬本,胡格爾亦由一個露宿者,轉身成為一個有自己居所、而且能賺錢的作家。

「路有凍死骨」

可是胡格爾的故事屬萬中無一。在這個紙醉金迷的都市,有超過14萬人無家可歸。他們除了有來自敘利亞的難民、羅姆人(Roma),還有成千上萬活於貧窮線以下的法國人。

全國有接近900萬人生活於貧窮線以下,每月收入只有1,008歐元(約9,288港元)以下。截至今年2月,法國全國失業率達到9.5%,相對英國的4.5%和德國的3.9%為高。

每年法國街頭平均有480名露宿者死亡。單單在2017年頭一星期,就有9名露宿者死在街上。這些露宿者不一定來自弱勢社群。據統計,有14%的露宿者擁有大學學歷,另外亦有一成人有中學文憑。可見學歷在法國並不是生活穩定的保證。

在巴黎這個大都市,露宿者處處可見。(VCG)

▼香榭麗舍大道旁成為不少露宿者的「居所」:

+2

巴黎的情況比法國其他地區嚴重得多。法國農村地區的露宿人口比率,在過往11年僅增長11%;相反巴黎則增長84%,增幅驚人。

民間組織Le Carillon總幹事樂嘉(Louis-Xavier Leca)認為,高失業率和缺乏社區團結,是巴黎露宿問題嚴重的部份成因。他指:「我在智利和西非待過一陣子。我覺得相對其他較窮的國家,在巴黎捱窮的日子更加難受。這裏的人比較被孤立。」

社區自發向露宿者伸出援手

年僅30歲、臉上留着鬍子的樂嘉,在2014年成立Le Carillon,希望透過組織為露宿者建立社會連繫。在巴黎第十一區長大的他,經常在該區留連,深知其實有不少商鋪老闆都很有愛心,自發為露宿者提供免費服務,例如讓他們入店鋪如廁或提供水等。樂嘉希望組織能夠多走一步,連繫這些商戶和露宿者。

2015年11月24日,樂嘉開始第一個計劃La Cloche:建立願意提供免費服務幫助露宿者的商鋪網絡,並在商鋪外貼上貼紙或標籤,讓露宿者知道商鋪提供的服務種類。

樂嘉成立組織,為露宿者提供更多支援。(網上圖片)

計劃至今已經幾乎擴展至整個巴黎市中心。有商鋪提供免費電話或手機充電服務;有餐廳承諾每售出一樣食物就會捐出同等食物;有藥房提供急救用品及衛生用品等。

除了物質之外,有商鋪選擇提供「對話」,讓露宿者重新連繫社會,讓他們不再感到被孤立。

樂嘉更將計劃推廣至巴黎以外的大城市,北部城市里爾(Lille)、西部南特(Nantes)、里昂(Lyon)和馬賽(Marseille)今年相繼有商戶參加。樂嘉表示,目標是將計劃推廣至美國。

政府又做了甚麼?

上文提過,高失業率是國內露宿者問題嚴重的原因之一。法國每十人就有一個失業,不少人歸咎於國內極度繁複的勞工法例。

由工時、工會權利到員工下班回覆電郵的安排等,長達3000頁的法國勞工法例都一律覆蓋,開玩笑一句,好比4G網絡覆蓋地上地下一樣。

員工得到保障固然好事,但對僱主而言,聘請和開除員工的制肘和規條極多,反而令他們為之卻步。不少公司寧願請有任期規限的合約式員工(CDD),約滿不續約不怕「有手尾」。此舉無疑令不少員工的生計變得毫無保障,間接推高失業率。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今年8月提出勞工法改革,主張為法例鬆綁,包括寬減稅務、為遣散費設上限、部分規例取消全國劃一,容讓勞資個別討論工時、待遇等等。不過法例卻面對極大阻力,馬克龍迎來上任以來首個大型抗爭,法國總工會號召全國罷工

高失業率、租貴、樓價升 露宿者回家之路遠矣

前任多屆政府未嘗沒有為修改勞工法而頭痛,去年時任總統奧朗德的法案就引起民眾示威和衝突,結果上台時被寄予厚望的奧朗德,最後亦以低民望下台。為了解決國內經濟問題,馬克龍選擇迎難而上。

然而,即使解決到失業率,還有其他各種社會問題,包括租金昂貴,以及樓價不斷上升等等,有待馬克龍政府處理。

在香榭麗舍大道,有人大灑金錢買名牌手袋,同時有人為存活而掙扎,在熙來攘往的街道上哼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不是每個露宿者都可以好像胡格爾一樣,經歷電影式的華麗轉身,且看馬克龍能夠延續他的當選奇蹟,給國內每個活在水深火熱的露宿者一個安穩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