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止境的獨立公投 民族自決變嘉年華 加泰羅尼亞政客背後盤算
10月1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再度舉行獨立公投。過去數年,獨立彷彿成為加泰年度嘉年華的主題。每年加泰民族紀念日,人民總是興高采烈湧上街頭搖旗吶喊、爭取獨立。
然而熱鬧過後,加泰在獨立的路途上總是原地踏步,讓人不禁質疑加泰真的有心獨立嗎?若然獨立陣營沒有具體的獨立計劃,何以要大費周章強行舉辦一場沒有法律效力的公投?
2009年9月13日,加泰羅尼亞首場獨立公投在小鎮阿瑞尼斯(Arenys de munt)展開。
鎮外民眾、各地記者爭相湧至這個人口6千多的沿海小鎮,見證這場破天荒盛事。當天,逾96%民眾(2671票)投票贊成加泰羅尼亞獨立。
「我們打破限制、克服恐懼。人們突然醒覺,若阿瑞尼斯的人民可以公投自決,為何我不可以?」
阿瑞尼斯的公投沒有法律約束力,卻在加泰羅尼亞掀起了一股「獨立熱」,首都巴塞羅那以至遍遠小鎮,接連舉行過多場大大小小、非正式的獨立公投。
2017年10月1日,一切就如Déjà vu,加泰人民再次踏足票站,拿著同樣的選票,回答著同樣的問題,然而結果也是一樣徒然——馬德里政府從未承認過任何一場公投的結果。
「你絕對不能舉行一場公投,然後便去宣告獨立。」
不可能任務
加泰自治政府領導人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揚言,無論投票率如何,只要加泰民眾在公投中大比數支持獨立,便會著手脫離西班牙的工作。
然而即使撇除西班牙憲法嚴格規定不容許任何地區獨立,普伊格蒙特也從未向人民交代具體獨立計劃,怎樣立國、立國後又要如何走下去等問題,仍未有確實答案。
要立國絕對不容易,首先必須經聯合國全部成員國投票通過決定,然後還要與不同國際組織洽商如何接軌。巴塞羅那自治大學憲制法律教授弗雷謝斯認為,若加泰獨立不為國際社會承認,便會落得如西撒哈拉、北塞浦路斯和巴勒斯坦等地的下場,「民眾絕對不會希望陷入那種僵局」。
至於經濟方面,西班牙財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曾警告,加泰一旦獨立,估計當地GDP會大跌25至30%,而且失業率倍增。有專家認為,加泰羅尼亞亦可能一併失去留在歐盟及歐元區的資格,屆時加泰在貿易、法制等方面均會陷入大混亂。
苦苦堅持經已沒意思?
那為何在沒有實質計劃下,仍然要堅決獨立?當中歷史因素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加泰羅尼亞在18世紀一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站錯邊未有支持費利佩五世而捲入戰爭,巴塞羅那最終被他的軍隊攻陷。費利佩五世陣營獲勝後,加泰羅尼亞被秋後算帳,加泰的議會、語言、法制系統等逐步被瓦解,之後被西班牙王國全面接管。
自1714年9月11日正式併入西班牙國土以來,至今已300多年,但加泰從未受西班牙同化,繼續保留自己的語言、文化和歷史。在不少當地人心中,加泰羅尼亞一早與「國家」無異。
此憲法建基於西班牙國家、一個所有西班牙人共同和不可分割領土的團結。它承認和保證國家內不同地區和族群自行管治的權利。
這些年來,加泰人一直爭取自主,但要到佛朗哥獨裁政權上世紀70年代倒台後才得以實現。在新國王統治下,國家頒布新憲法,即使西班牙並未採用聯邦政府制度,實際卻是權力高度分散的國家,設有17個自治區和兩個自治城市。加泰羅尼亞的自治區地位在1979年獲承認,加泰的歷史民族地位獲得認可,加泰語(Catalan)自此與西班牙語平起平坐,是西班牙的法定語言之一。
到2006年,馬得里政府與加泰自治政府簽訂協議,進一步向後者下放更多權力,當中包括經濟自主。有份促成協議的獨立陣營、前自治政府領導人馬斯(Artur Mas)一度認為,協議有助解決加泰與中央的矛盾,至少能為這一代人奠定和平共處的基礎。
然而不出四年,自治政府遇上重大挫折。西班牙憲法法院以協議沒有法律依據為由,禠奪加泰羅尼亞好不容易爭取回來的高度自治地位。2010年一役讓馬斯他們深切體會到,只要加泰一天從屬西班牙,一天都不會有追求自主、權益及經濟獨立的可能,因此他們決心尋求獨立,還加泰人民自決的機會。
「這是背叛。」
「經濟危機把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帶到加泰,即使很多人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依然認為那是解決複雜處境的靈丹妙藥。在其他國家,民粹和民族主義者將一切錯誤歸咎歐洲;在加泰羅尼亞,他們將所有事情怪罪西班牙。」
都是錢作怪......
適逢這段期間,環球金融危機席捲歐洲,西班牙淪為「歐豬五國」之一,經濟嚴重衰退、 銀行業陷入危機、失業率上升至20至25%,加泰自然難以獨善其身。2011年加泰民眾不滿達到沸點,他們包圍當地議會大樓抗議,議員不得不乘坐直升機撤離。數個月後,這批示威者的怒火轉向馬得里政府,並加入剛起步不久的獨立運動熱潮,把這場原本針對經濟的示威提升至另一層面。
經濟不公從來是加泰人心中的一條刺。加泰羅尼亞是西班牙數一數二富庶地區,貢獻國內生產總值(GDP)近兩成,每年向馬德里政府上繳數以百億歐元計稅收。巨額付出卻換不到對等收獲,加泰人民獲分的資源由2003年佔全國預算16%,到2015年只剩餘9.5%。
經濟不景加深這份積存已久的憤恨,連同許許多多文化、語言等差異,加泰民眾愈發覺得不能與西班牙共處下去。加泰民意調查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獨立支持率上升至有紀錄以來最高的48.5%,同一數據在2009年前只得15至20%,足見更多人投向獨立陣營。
最具體指標莫過於9月11日的加泰民族紀念日,每年這個日子支持獨立的民眾都會湧上街頭,揮舞加泰國旗,聲嘶力竭喊出獨立口號。其中在2014年的遊行,逾180萬民眾參與其中,佔全加泰人口約四分一,聲勢之浩大不只震懾國際社會,亦壯大獨立陣營的信心。
現實與真相
同年11月獨立陣營乘勢發動獨立公投,最終逾190萬名民眾參與投票,當中八成人投下贊成獨立一票。翌年獨派政黨乘勝追擊,要求提前舉行地方選舉,並將這場公民選舉變成另一場獨立公投。他們以「投票給我們等同支持獨立」為宣傳口號,最終拿下議會絕大多數議席,是獨派政黨首次控制國會。
這樣看來,加泰獨立無疑是民心所歸、大勢所趨,但這真的是事實嗎?
獨立陣營不會告訴你的是,2014年公投的整體投票率只得約37%至41.6%,論代表性著實欠奉。若他們視2015年的選舉為「全民獨立公投」,那應著眼於得票數目而非議席數目。獨派政黨在該場選舉中只取得47.6%選票,同樣算不上是大多數。
事實是,獨立從不是加泰地區主流意見。在獨立氣氛最高昂時期,支持率仍不過50%,數字亦已逐步回落。根據加泰政府今年7月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僅41.1%加泰人支持獨立,反對獨立的則有49.4%。
同場加映:翠兒為何捲入加泰公投?
沉默的大多數
「若你說不想加泰獨立,便等同宣告你是極右份子。這是我不會上街遊行的原因。獨派正是看準我們反對獨立的一群不夠團結、欠缺動員能力,才把他們的獨立公投計劃強加於我們身上。」
「我感到煩擾。獨立公投永無止境、了無新意,然而這些與民眾面對的困難毫無關連。他們應該把同樣精力投放在改善醫療系統、教育和就業方面。」
當部分加泰人在首都巴塞羅拿為獨立搖旗吶喊時,這些同樣身處巴塞羅拿的居民卻彷如處於平行宇宙。他們居住的Nou Barris區,不會出現Gràcia區的加泰旗海,獨立公投在這裡的唯一痕跡,只得街頭零星的宣傳海報。
Nou Barris的居民大多以移民為主,很多不是土生土長加泰人。2015年選舉中,只得29.1%選民投票給支持獨立的政黨,這裡大多居民表明沒有意欲參與這次公投。居於Gràcia、支持獨立的法雷(Soledat Farre)反而認為,若他們有留在西班牙的想法,更應該前往投票表達訴求,坦言:「當全民參與的時候,我們或難以取得勝利。」
在香港居住兩年的伊尼格斯(David Iñiguez),家鄉在西班牙另一自治區拉里奧哈(La Rioja),他接受01記者訪問時稱,尊重加泰民眾渴求獨立,但關鍵是公投要合法。1978年通過的西班牙憲法有明文規定,不能分裂西班牙的團結,伊尼格斯稱這部憲法當時經由全民同意,當中亦包括加泰羅尼亞的人民,因此任何行動都應符合憲法框架。
「分離主義者稱呼我為賣國賊、叛徒、懦夫......也說我是很壞的加泰人、愚蠢、卑鄙,還有很多很多侮辱性說話。」
然而並非所有獨立支持者也如法雷般開明,有人在網上攻擊反對獨立的人,官員同樣未能倖免。加泰羅尼亞第二大城市奧斯皮塔萊特(L'Hospitalet de Llobregat)市長馬林(Núria Marín)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稱,有不少同僚飽受獨立運動滋擾而身心受壓,「以加泰各個市長作磨心,是於事無補的」。
借獨立為名 換取政治籌碼
獨立得不到過半民眾支持,今年加泰民族日的上街人數亦回落至只有不足100萬,種種跡象反映獨立陣營難有勝算。西方傳媒反而認為,正因獨立聲音有所減弱,普伊格蒙特才急急發起另一次公投。
巴塞羅拿出生、曾在聯合國任職的阿萊格雷特(Joan Costa Alegret)撰寫評論文章稱,普伊格蒙特希望藉公投挑釁馬得里政府,逼使他們作出回應,屆時中央或願意與自治政府對話,推行滿足獨派要求的改革。
詎料馬得里政府非但沒有被脅逼嚇倒和就範,交出政治籌碼,而且更以強硬手段主動出擊:派員到當地充公逾千萬張選票、逮捕支持公投的市長,甚至財政封鎖加泰羅尼亞,確保他們沒有資金舉行公投。此舉對獨派而言算得上是額外紅利,他們現時可大肆以中央打壓之名,煽動更多民眾支持獨立,包括那批原本不打算支持獨立的。
阿萊格雷特認為,自治政府充分利用民眾討厭強權的情緒,讓馬得里政府當「壞人」,不費吹灰之力便讓民眾走到自己的陣營。曾經懷抱希望加泰能與馬得里政府達成新的自治協議、讓加泰毋須走上獨立道路的陶特(Ignasi Tout)便是當中最佳例子。自中央開始無情打壓公投後,促使他明白獨立才是唯一的出路,於是轉軚到支持一方。
最終有多少人如陶特一樣陣前倒戈,仍然是未知之數。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獨立」詞一天有價有市,加泰羅尼亞的公投也不會停止。
要說獨立,怎能少了巴斯克?
1978年通過的西班牙憲法,賦予17個地區自治權力,在教育、醫療制度等層面各自享有一定的自治權力。17個自治區中,以巴斯克(Basque)及加泰羅尼亞最為搶鏡,這兩個區域的獨立呼聲一直此起彼落,是馬得里政府的頭痛來源。
巴斯克與加泰羅尼亞的背景甚為相似,具備與西班牙不同的語言、文化外,同樣不安於民族身份。早在2007年,巴斯克已提出多個舉辦自決公投的方案,惟全數不被馬得里政府接受而未能成事。
近數年巴斯克未有再走在獨立最前線,歐洲研究專家巴恩斯(Ryan Barnes)曾為此撰寫文章,認為很大程度在於巴斯克現時已有很大程度的自治,例如她們得以掌握財政大權,保留稅收毋須上繳,是加泰羅尼亞等區域所不能企及;加上當地經濟穩健,失業率相對處於較低水平,均令獨立誘因大幅減少。
不過巴恩斯認為,若加泰羅尼亞在獨立上取得進展,或令巴斯克的獨立運動死灰復燃。加泰獨派政黨在2015年的選舉中取得絕大多數議席後,巴斯克的分離派議員亦在當地議會提出議案為未來獨立鋪路。雖然議案最終未獲通過,但無疑警醒馬德里政府不能在加泰羅尼亞獨立作出讓步,否則夜長夢多。
持續半世紀的魁北克獨立運動
爭取獨立的路途上,加泰羅尼亞或巴斯克一點也不孤單。相隔一個大西洋的加拿大魁北克,自上世紀60年代起已蘊釀獨立,但在1980年及1995年兩場獨立公投中,大部分民眾均未有支持獨立,除了因為加拿大政府放權又送錢,魁北克人亦明白獨立後不利經濟。隨著鼓吹獨立的魁北克人黨在2014年選舉中慘敗,這場糾纏半個世紀的獨立運動宣告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