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幅相看懂 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為何下台 印巴關係比冰點更冷
2014年5月26日,莫迪(Narendra Modi)在印度新德里的總統府外宣誓就職,成為新一任印度總理。當時仍然是巴基斯坦總理的謝里夫(Nawaz Sharif)獲邀出席典禮,在莫迪宣誓之後,兩人微笑握手,攝影師紛紛捕捉這次「世紀一握」。
以「世紀」形容,因這是印巴兩國自1947年各自獨立以來,一方政府領袖首次出席另一方政府領袖的就職禮,似乎為改善印巴的敵對關係帶來一絲希望。可是,謝里夫因為這一握,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失去巴基斯坦軍方的信任,為今天的局面埋下伏線。
繼這次「世紀一握」之後,2015年12月25日,輪到莫迪出訪巴基斯坦。當天他在未有官方事先安排下,來到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哈爾(Lahore),造訪謝里夫的家,並且參與謝里夫孫女的婚宴,兩人握手擁抱,顯得更為友好。
謝里夫希望與印度和平共處,可是,巴基斯坦的軍方與武裝組織卻不是這樣想。兩人第2次會面之後,軍方對謝里夫已忍無可忍,與謝里夫的關係愈趨不和;一星期後,有巴基斯坦的武裝份子更襲擊印度旁遮普邦(Punjab)的空軍基地。
▋ 謝里夫下台 恐怖組織表示歡迎
由於巴基斯坦最高法院的調查小組指控謝里夫及其3名兒女的財政有問題,最高法院的5名法官於7月28日一致裁定撤銷謝里夫的總理職務及國會議員資格。
調查小組的成員中有巴基斯坦軍事情報機構的代表,因此當地不少人流傳軍方是扳倒謝里夫的幕後推手。被巴基斯坦政府視為激進組織的達瓦慈善會(Jamaat-ud-Dawa)亦歡迎最高法院的判決,它一直批評謝里夫在解放喀什米爾方面做得不足,也背叛了聖戰的路途。值得留意是,達瓦慈善會的領袖薩伊德(Hafiz Saeed)被指與多宗在印度發生的恐襲案有關。
▋ 暫代總理有名無實 軍方重返管治前線
巴基斯坦國會於8月1日選出暫代總理,最終由執政黨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Pakistan Muslim League — Nawaz) 提名的阿巴西(Shahid Khaqan Abbasi)勝選,他在謝里夫執政期間任職石油與天然資源部長。在341名國會議員中,他得到221票,擊敗有份參選的3名反對派議員。
然而,任誰出任暫代總理一職,都只會淪為橡皮圖章,因巴基斯坦容許軍方在此時以「危急情況」(doctrine of necessity)為由,接手管治國家,讓軍方重返管治巴基斯坦的前線。分析指出,面對謝里夫下台,印度預期巴基斯坦軍方將會更勇於向印度發動更多襲擊,也會驅使更多恐怖份子走進喀什米爾。
▋ 印巴關係從未變好 莫迪上場更添張力
事實上,在過去幾個月,巴基斯坦軍方從未停止過對印度的襲擊,超過200宗違反兩國停火協議的事件發生。謝里夫與莫迪的多次會面,徒具象徵意義,若因此認為印巴兩國關係變好,實在過於天真。政治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的分析文章指出,莫迪得勢後,印巴之間的張力達到另一高峰,因為莫迪對巴基斯坦採取強硬的政策方向,務求向巴基斯坦裏裏外外施加壓力,改變對方對聖戰份子與喀什米爾的立場。
謝里夫與巴基斯坦軍方不和,以及其優先發展經濟的方針,令他傾向尋求與印度和平共處。但這可能只是謝里夫一廂情願,在莫迪上場的3個月後,巴基斯坦派駐新德里的外交專員伯西特(Abdul Basit)與喀什米爾的分離份子見面,莫迪隨即單方面宣布取消數天後舉行的印巴高級別雙邊會談。莫迪往後與謝里夫保持高調的私交,很可能是想讓謝里夫對改善印巴關係保持樂觀,利用對方影響巴基斯坦的局勢。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