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企業逐漸「脱華」 因競爭力衰退及中國內需不振

撰文:莊勁菲
出版:更新:

隨着中國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國貨消費潮持續升溫,加上內需不振等經濟因素影響,韓國企業在華市場面臨困境,紛紛選擇退出或縮小經營規模。韓國機構表示,這是因為成本上升、華企競爭力不斷提升和中國市場內需持續不振。

韓聯社11月24日報道,繼LG集團和SK集團出售北京總部大樓後,LG Display 9月將廣州液晶顯示屏(LCD)工廠賣給當地企業。韓企已完全撤出中國電視機LCD市場。

2019年,三星電子不再在華生產智能手機;現代汽車原本在華5個生產基地目前只剩2個;起亞(Kia)則關閉了一家鹽城工廠。

2024年10月23日,韓國首爾舉行2024年韓國電子展,圖為三星電子的展位。(Reuters)

其實一切早有徵兆。2017年,韓國部署美國薩德反導彈系統(THAAD)後,在華韓企遭到制裁。樂天集團首當其衝,如今僅存的成都「樂天聖苑」綜合體項目也將被出售,代表樂天在華經營30年後將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化妝品企業愛茉莉太平洋(Amore Pacific)旗下品牌紛紛撤離中國,該企業2024年第三季度在華銷售額大減42%,虧損300億韓圜(約1.66億港元)。

4月25日,2024北京車展上,觀眾參觀現代汽車的高性能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概念車N Vision 74。(新華社)

2023年,韓國對華直接投資額猛降78%,僅18.7億美元(約145.52億港元)。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報告指出,勞動力成本上升、外資優惠減少是推動韓企將投資重心外移的關鍵因素。在中企發起「廉價產品攻勢」、內需短期內難以復蘇的情況下,韓企業務結構調整和「脫華」的壓力將持續存在。其中,本土企業不斷提升競爭力是對韓企的最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