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迅速發展 韓國企業面臨空前壓力
中國科技的快速崛起正在對韓國傳統產業和尖端技術領域構成前所未有的壓力。據韓國《每日經濟》報道,從造船、鋼鐵到石化行業,韓國正面臨來自中國的全面競爭。更令人擔憂的是,韓中半導體技術差距已縮小至僅剩一年。
《每日經濟》11月21日刊登專題報道指,韓國傳統產業中心——浦項、麗水、蔚山和五松四大產業園區,曾是韓國工業化的象徵,如今卻面臨全方位的危機。
造船業作為中韓技術競爭的典型代表,展現出中國企業的快速追趕與市場主導能力。
截至今年9月,中國在全球造船訂單市場的佔有率高達67%,而韓國僅為20%。中國不僅在散裝貨輪生產中通過大規模製造提升技術競爭力,還在油輪、集裝箱船領域全面超越韓國。
造船業內人士直言,中國的持續追擊令人擔憂,韓國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措施,才能避免在高附加值船舶領域進一步失守
韓國鋼鐵行業同樣不樂觀。11月19日,浦項製鐵(POSCO)宣布關閉旗下運行了超過45年的第一線材工廠。今年7月,浦項製鐵已關閉旗下第一鋼廠,數月後又關閉重要生產設施。
分析認為,中國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向韓國市場傾銷低價鋼板,進一步削弱了韓國鋼企的價格競爭力。
韓企面臨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的考驗
石化行業也面臨高成本、電費上漲和價格競爭失利的三重困境。中國憑藉低廉的人力成本和政府支持,在通用塑料市場迅速擴大份額,使韓國企業在價格和技術上難以抗衡。
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崛起尤為引人注目。據報道,10年前幾乎沒有值得關注的中國半導體企業,如今中芯國際(SMIC)、長江存儲(YMTC)和長鑫存儲(CXMT)等企業已成為行業重要參與者。
市場研究機構Trend Force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中,中芯國際以5.7%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逐步縮小與三星電子(11.5%)的差距。
成均館大學教授權錫俊說:「台積電(TSMC)最警惕的競爭對手已不再是三星,而是中芯國際。中芯國際通過高薪挖角台積電研發人員,迅速縮小技術差距,對行業龍頭企業造成直接威脅。」
此外,在存儲器領域,業界認為,長鑫存儲與三星電子在DRAM技術上的差距已縮小至1.5年以下,而在nand晶片應用領域,長江存儲與韓企的差距也縮小至一年以內。
報道認為,中國科技崛起的四大驅動因素是尖端技術自主研發、龐大的內需市場、靈活的勞動市場和政策與資金支持。
《每日經濟》指出,中國從「世界工廠」到「技術強國」的轉型已對全球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這不僅是一場韓中之間的較量,更是一場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的全球性考驗。對韓國而言,如何抓住轉型機遇,將決定其未來的國際競爭力。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