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接吻日】接吻學家解構兩唇交會以外的事:可比性愛更親密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7月6日是世界接吻日,早前《香港01》請來曾為BBC編寫廣播劇的暢銷書作家兼接吻學家 Lana Citron,解答關於這個題目的種種疑問。由歷史演變到官能刺激,全方位了解兩唇交會以外的種種事情。

曾為BBC編寫廣播劇的暢銷書作家兼接吻學家 Lana Citron及她有關接吻的著作A Compendium of Kisses。

1. 為何妳會研究接吻和愛情?

我的著作《接吻概論》(A Compendium of Kisses) 承載了我的一份熱情──對接吻和親吻的熱情。早期出版的一個故事The Kiss Hoarder,就是寫一個不停接吻的女士。直至正式開始研究接吻,我才真正明白接吻原來是一個這麼大的主題研究,它有多變的姿勢,在歷史上又是如此有力、如此有政治性。此外,接吻這個舉動遠遠超過兩唇交會,它是個公認的姿態,可以是正面的、負面的,或是眾多文化中具爭議的。

 

2.《接吻概論》中,哪一部分是妳最喜歡的?

我最喜愛的部分是搜尋接吻的歷史,我在大學本科修讀歷史,當發現接吻在歷史上和現實中那麼有政治內涵時,我感到驚訝。時至今日,部分國家仍視接吻為腐敗的西方習俗。舉例來說,1990年,北京《工人日報》就提醒讀者說,接吻是歐洲侵略者帶到中國的「庸俗習慣」,令人聯想到食人族。20年後,接吻在中國變得不再忌諱,最近甚至有新聞說,北京一間公司的男性高層要求女下屬每天早上排隊親他,聲稱要提升她們對公司的歸屬感。

 

與心愛的東西有身體接觸,也許是所有動物的天性。(VCG)

3. 甚麼刺激了妳寫作的衝動?

寫這本書的原動力,是了解到自己的無知,我知道如何接吻,但不明白為何接吻,不了解它的意義或者象徵甚麼,但更主要的是我不滿足的好奇。接吻的整個世界,從此向我敞開。

延伸閱讀:接吻源於古羅馬人交易傳統 齊來認識愛的符號

 

4. 研究過程中有甚麼難忘經驗或令妳驚訝的地方?

我發現,雖然英國人一直被視為保守、不輕易表達內心感情,但在15世紀,英國人見面的吻,無論男男、男女之間,都是嘴對嘴的。

這大概可歸因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轉變,令接吻變得更加情色。一方面牙科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口腔衛生,減低了有關嘴對嘴接觸的顧慮,另一方面又是啓蒙時期對以往強烈宗教觀的反彈。其後,由於法律和宗教對同性戀行為的不接受,見面的吻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較不含糊的舉動,如握手。

 

5. 妳有沒有特別的接吻經驗?

在這裏透露未免尷尬…… 不過,或許你會驚訝,一個浪漫的吻比性愛更親密,嘴唇是身體其中一個最敏感的部位,有很多神經元。接吻時,我們運用了所有的感官──觸感、味覺、視覺和聽覺。傳統上,接吻並不是異性色情刊物中一個特徵,正如性工作者一般拒絕跟顧客接吻,因為接吻等於向另一個人表達慾望和愛意。拒絕接吻的行為,被視為情感上保持距離。

 

6. 接吻對兩性的意義是否相同?

女性確會以接吻作為評核伴侶的工具。有研究顯示,女性傾向以接吻來判斷不同男性免疫系統的差別,從而確保所誕的一下一代更健康。這令人想起進化生物學發現,女性花更多時間養育嬰兒,因而發展出對男士味覺和嗅覺的強烈意識。相反,男性則通過接吻作為挑起女方性慾的一個參考指標。

延伸閱讀:【接吻的歷史】接吻可殺菌?出門前親妻子一下壽命長5年

 

7. 作為接吻學家對妳而言代表什麼?

近年愈來愈多人研究接吻,可以觀察未來50年社交接吻的轉變,將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那可能是政治權利的轉變,也可能是文化習俗的轉變,如由盲婚啞嫁變成自由戀愛;另外也可能受病毒的傳播、變化影響。較早前,巴西衛生官員便警告孕婦避免接吻,以防範寨卡病毒。

個人而言,研究接吻是真正的樂趣,偶然也會放縱一下自己,練習一下接吻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