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最高38.1%關稅 上汽集團:違背公平競爭

撰文:官祿倡
出版:更新: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關於對華電動車反補貼調查的初步裁決披露,擬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歐盟,其中對上汽集團(SAIC Motor)和其他「不配合調查的車企」徵收38.1%的最高稅率關稅。

對此,6月13日,上汽集團發布《關於歐盟委員會反補貼稅決定的公開聲明》,稱對這一決定深表關切和遺憾,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呼籲歐盟委員會慎重考慮其決定,並採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業措施,切實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全球客戶的利益。

圖為2024年3月12日,上汽集團乘用車福建寧德基地生產的車輛從福州港江陰港區駛上遠洋滾裝輪。(新華社)

據全球汽車行業信息資訊機構JATO統計,2023年上汽集團在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奧地利、愛爾蘭、挪威、瑞典、丹麥、荷蘭這13個歐洲國家的銷量超過24萬輛,在中國汽車品牌中高居第一,是第二名的11倍。

2023年11月28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博覽會(CISCE,鏈博會),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CATL)攤位展示電動車電池。(Reuters)

2023年10月,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隨後,歐盟委員會宣布通過抽樣方式確定選擇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三家中國車企啟動調查,調查計劃持續13個月。自2024年1月起,歐盟委員會相關調查人員來到中國,對三家中國車企所在地進行調查訪問。

圖為2024年4月25日,中國江蘇,比亞迪(BYD)電動車正在裝船,準備出口到巴西。(Reuters)

另據路透社報道,至4月末,歐盟委員會對三家中國車企發出「警告」,稱它們沒有為調查提供有關補貼、運營和供應鏈的足夠信息,並認為如果三家車企提供的信息不足,歐盟將可以使用其他地方現有的證據來計算關稅,此舉可能會抬高這些車企出口至歐洲的關稅。

對此,上汽集團曾於5月回應稱,集團已全面配合歐委會,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和歐盟(EU)規則,提供了所有與反補貼調查相關的必要信息。上汽集團同時強調,諸如電池的配方等商業敏感信息,不屬於「必要信息」範疇。

以下為《上汽集團關於歐盟委員會反補貼稅決定的公開聲明》全文:

我們注意到了歐盟委員會近期發布的公告,擬對包括上汽集團在內的部份中國電動車生產商徵收臨時反補貼稅。在此,上汽集團對這一決定深表關切和遺憾。

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製造商之一,上汽集團一直致力於通過創新和高質量的產品服務全球消費者。我們堅信,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是促進全球經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們對歐盟委員會的決定深感失望,相關措施不僅違背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甚至可能對全球汽車產業鏈的穩定和中歐經貿合作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構建全球綠色低碳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過去十年,上汽集團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近1,500億元,累計獲得2.6萬餘項有效專利。我們依靠技術創新,而非政府補貼,竭誠為中國以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提供綠色環保的優質產品。隨着上汽名爵在歐洲市場銷量的日益增長,我們正計劃將中國新能源技術、綠色工廠引入歐洲。我們希望通過積極舉措,促進中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

我們殷切期望歐盟能夠認真傾聽中、德兩國汽車企業的呼聲,堅決避免人為設置新能源汽車貿易壁壘,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我們相信,只有通過開放的對話和合作,才能克服挑戰、實現共贏。

未來,上汽集團將繼續與全球合作夥伴保持開放的溝通和合作。我們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並採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業措施,切實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全球客戶的利益。

我們呼籲歐盟委員會慎重考慮其決定,並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夥伴進行建設性的對話,共同尋找促進公平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最後,上汽集團對所有支持和信任我們的客戶、合作夥伴和媒體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將繼續努力,為我國和全球汽車產業綠色轉型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