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徵稅或影響準車主選擇 「狙擊」中國電動車如意算盤打得響?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祭出高達38%的關稅,拉響貿易戰警報。歐盟指控中國政府補貼電動車產業,讓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佔據不公平優勢,導致歐洲車企的競爭力下降。中國則批評歐盟此舉是保護主義,並將採取措施維護自身利益。這場爭端將影響全球電動車產業發展,也考驗中歐經貿關係。
歐盟指控中國什麼?
歐盟指控中國政府對汽車製造業提供大量補貼,導致中國電動車以低於全球競爭對手的價格出口。
歐盟認為,從生產電池中使用的鋰礦山到將汽車運往鹿特丹和澤布呂赫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在國家、地區和地方層面對電動車製造的每個階段都提供補貼。
歐盟的調查發現,存在具體的補貼,例如以低於市場價格提供鋰和電池,電池供應商充當實施國家產業政策的公共機構。調查還發現電池行業享有稅收豁免。
調查還發現連串融資優勢,包括以低於國際市場的利率發行的綠色債券,以及為支持行業而分配的資金提供的優惠再融資利率。
關稅收多少?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的關稅根據品牌不同而有所差異。歐盟委員會表示,比亞迪、吉利和上汽將分別被徵收17.4%、20%和38.1%的新關稅。
與歐盟調查人員合作的電動車製造商將面臨21%的關稅,而未合作的製造商將面臨最高38.1%的關稅。
17.1%的關稅將使一輛3萬歐元的入門級汽車價格上漲5,250歐元。38.1%的關稅將導致價格上漲11,450歐元。
這些關稅將加在現有的10%汽車進口關稅之上,這意味着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面臨的總關稅可高達48%。
關稅何時生效?
原則上,關稅將於7月4日生效。但中國企業有時間提供證據挑戰歐盟的調查結果,關稅可能會調整。
歐盟委員會表示,在關稅暫時生效之前,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如果消費者在關稅生效日期前訂購汽車且價格已確定,他們應能避免價格上漲,但他們應該檢查自己的合約。
歐盟認為,像比亞迪這樣的企業可以享受政府補貼,能通過不完全把關稅轉嫁給消費者來與歐洲競爭對手競爭。
歐洲產業有影響?
歐盟聲稱,政府補貼不僅使中國汽車供應商能夠直接壓低歐洲競爭對手的價格,而且導致歐盟從內燃機(ICE)向純電動汽車(BEV)轉型的速度放緩。歐盟計劃2035年之前停止銷售新的ICE汽車。
根據歐盟數據,中國製造的汽車2023年佔歐盟市場的25%,而2022年為3.9%。
歐盟認為,中國國內激烈的貿易戰迫使價格下降,這種情況現在正在歐洲上演,中國實際上迫使歐盟製造商壓制自己的價格,從而損害他們的利潤和未來的潛在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