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現一宗H3N2與H10N5混合感染病例 六旬婦發病半月後死亡

浙江發現一宗H3N2與H10N5混合感染病例 六旬婦發病半月後死亡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官網消息,國家疾控局通報,浙江省發現一宗H3N2與H10N5混合感染病例,患者為63歲女子,因病情嚴重於12月16日死亡。

據通報,患者,女,63歲,安徽宣城人,既往有多種基礎性疾病。2023年11月30日出現咳嗽、咽痛、發熱等癥狀;12月2日因病情加重收入當地醫療機構救治;12月7日,轉至浙江省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後因病情嚴重於12月16日死亡。

在對死亡病例開展回顧性研究過程中,浙江省於2024年1月22日從病例標本中分離到季節性H3N2亞型和禽H10N5亞型流感病毒。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對浙江送檢標本進行復核檢測,結果與此前一致。浙江、安徽兩省已對所有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均未發現異常情況,且核酸篩查陰性;通過回顧性病例搜索,同期均未發現可疑病例。

目前,國家疾控局已按照相關預案方案組織開展防控。專家評估認為,病毒全基因分析顯示,H10N5病毒為禽源性,未具備有效的感染人的能力,此次疫情為一次偶發的禽到人的跨種屬傳播。該病毒感染人的風險低,未發生人傳人的情況。

中國發現一起猴痘病毒聚集性疫情 已有效處置 傳染源為外籍人員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據中國疾控中心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發現一起猴痘病毒Ib亞分支聚集性疫情,傳染源為1位外籍人員,有剛果(金)旅居史。

消息指,發現疫情後,國家及浙江、廣東、北京、天津等省(市)迅速啟動聯防聯控機制,開展流調溯源、風險排查、病例診治等工作,在密切接觸者中陸續發現4例關聯病例,均為親密接觸後感染。

相關病例以皮疹、疱疹等症狀為主,症狀較輕。目前在一般接觸人員中未發現感染者,相關感染者和風險人員正在接受醫學治療和健康觀察,疫情已得到有效處置。

示意圖。(視覺中國)
科學防范。(央廣網)

據《新京報》介紹,猴痘病毒Ⅰb亞分支基本特徵未見明顯改變。與Ⅰa亞分支相比,Ⅰb亞分支的傳染性增加,但感染後的嚴重性有所降低。

猴痘病毒Ⅰb亞分支主要通過性接觸、家庭內密切接觸、無防護醫療護理接觸等密切接觸傳播。其它日常共餐、同乘車等一般接觸導致感染的風險較低。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多數病例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經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後,多數患者症狀消失,皮疹在幾周內結痂消失。對於年幼兒童、孕婦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CD4細胞計數低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等),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出現重症或死亡。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