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任正非:我們儲備人才 不儲備美元

華為任正非:我們儲備人才 不儲備美元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華為心聲社區今日(4日)發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高端技術人才使用工作組對標會上的講話文件,談到了人才與如何留住優秀人才等內容。任正非表示,「我們是儲備人才,不儲備美元,最終儲備出自己的人才庫」。

任正非提到,華為要努力在有限的業務範圍內領先世界,不是在全方位領先。所以,華為產品的邊界是收縮的,研究的邊界可以適當寬一些,也不是寬得無邊。

任正非說,「我們要建立一個自己的高端人才儲備庫,只要是優秀人才都可以進來,包括非邊界內專業的人才願意到邊界內來工作,我們就願意要。我們朝著假設的方向,不斷探索,不斷儲備。我們是儲備人才,不儲備美元,最終儲備出自己的人才庫。當然,高端人才全部是指技術方面,管理類或其他行業不在此列,管理類的幹部走垂直循環、在實踐中逐步成長的道路,沒有層層的實踐成功經驗積累,很難有破格提拔的可能」。

對於如何留住人才,任正非表示「物質激勵不是最主要的,第一點應該是他能找到自己熱愛的崗位,當他熱愛時,就會踏實工作。若果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工作機會相結合了,他就會無怨無悔。因此,我們要重視這些人才在工作崗位的發揮,同時也在貢獻上去評價他」。

任正非表示,華為一直貫徹選拔制,因為人才不是靠培養,而是自我成長,我們要創造人才成長的土壤。我們不要給高級專家擔負太多管理人才的責任,要給他們自由度,他有多大能量就發揮多大能量。

夏寶龍寄語要敢於破局 李慧琼:強化大灣區規則對接是一種突破

撰文:馮子健
出版:更新:

民建聯人才高地辦公室今日(11日)舉辦傳媒茶聚,分享如何促進香港成為國際人才聚集高地。其中,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表示將會在兩會提建議,望香港與內地推「購房互聯互通機制」,初步建議資金池以國家外匯儲備0.5%-0.6%為基礎,約100億至200億金額,有限制地讓兩地人才購買物業,讓兩地人才均可安居樂業。

至於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寄語香港繼續勇於改革、敢於破局、不斷創新。李慧琼表示,香港方方面面需要創新突破,認為強化大灣區規則對接也屬突破的一種。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指,迷局中要走出困局,香港要更好落實習主席對港期望及講話精神,直言人才這個局都要破。

李慧琼表示兩會會提出建議,指人才在香港安居要解決住房問題,希望推動國際高端人才聚集地配套措施,與內地設「購房互聯互通機制」,為兩地人才打通「購房壁壘」。(馮子健攝)

倡設購房互聯互通機制 但資金設限要「健康小步走」

李慧琼表示,民建聯人才高地不僅是辦公室,而是平台,讓關心香港成為聚集地朋友給予意見、讓不同地方人才貢獻力量。

她表示兩會會提出建議,指人才在香港安居要解決住房問題,希望推動國際高端人才聚集地配套措施,與內地設「購房互聯互通機制」,為兩地人才打通「購房壁壘」。他指,內地都需要吸引香港人才聚集,兩邊人才都需要安居才可以貢獻及服務。金額方面,李慧琼指需要「健康小步走」,建議按國家外匯儲備0.5%-0.6%,資金池少於美元200億元。

對於資金池金額為何選擇劃線國家外匯儲備0.5%。李慧琼表示基於金融安全考慮,資金要有合法保障,表示是「小步的起點」,如中央放心可以更大,要維護金融安全的同時,繼續推動互聯互通。她又稱股票,債券都有互聯互通,望購房都可以研究。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馮子健攝)

部分人才對政策不掌握 望港府繼續宣傳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曾與政府人才辦交流,認為政府非常積極,但要考慮搶人才資源投入是否要增加,亦表示有人才指對於香港政策不掌握,希望政府繼續到內地宣傳。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香港人口數字要符合未來發展,未來時間要約見港漂圈,為人才舉辦活動,提供綜合服務。

將為高才設義工隊 讓其認識香港

民建聯副秘書長葉文斌表示,辦公室要讓高才接觸香港各大平台,部分中資企業都會提供崗位,部分亦歡迎人才加入。民建聯執委潘卓斌表示,會為高才設義工隊,目的希望協助高才適應香港生活,民建聯會透過人才高地辦公室聯同18個支部舉辦體驗團,讓其真正認識香港。

民建聯人才高地辦公室今日(11日)舉辦傳媒茶聚,分享如何促進香港成為國際人才聚集高地。(馮子健攝)

陳勇:更好落實習近平對港期望 李慧琼:要創新突破

就夏寶龍提出要敢於破局。陳勇表示,現時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國新總統上任打壓中國,大家要破局讓經濟再發展,譬如讓資金可以再流動。他指迷局要走出困局,要更好落實習主席對港期望及講話精神,又稱「人才這個局要破」,要吸納全世界高端人才、包括資源資金來港,認為這個破局基礎可讓香港再上一層樓,走上發展快車路。

李慧琼則指出,香港需要創新突破,三中全會強調改革機制及體制,特區一直都強調不同方面推進改革,譬如大灣區規則對接,重點突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等都是突破。她表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灣區規則方面要思考打通不同的流動方面,以及要更創新,繼續推出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的政策舉措。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