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好去處|立體荷塘、水墨畫 書香古村塱頭春陽台正式開放!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風新古村,文起塱頭。位於花都區炭步鎮的塱頭村建於元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4月20日,適逢穀雨節氣,在這個自然與文明交相輝映的一天,坐落於村頭的藝術文化中心春陽台正式對外開放,這是生生不息的塱頭古村迎來其華彩生命的又一全新開端。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

「塱頭模式」 文化公益助力古村蝶變

《羊城晚報》記者現場瞭解到,花都區塱頭鄉村振興項目是廣東省唯品會慈善基金會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打造的項目,以啟動古村內生力量為路徑,保護與發展並重,文化遺產活化與新文化建設同行,畫龍點睛,力求成為大灣區「最傳統、最活力」的新文旅目的地。

花都區塱頭鄉村振興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春陽台,經過近兩年的緊張建設和籌備「落地生根」。據介紹,春陽台的名字源自嶺南大儒陳獻章的書舍,其中設有文博展館、藏書樓、善本室、閱覽室、劇場與藝博活化等多樣空間,打造全新的多元文化活動村落,是一個高度濃縮傳統文化歷史脈絡、人文精神的多功能藝術文化中心,在業內看來,春陽台是通過文化振興「喚醒」古村落的一次全新嘗試。

春陽台坐落在塱頭古村東南角的天然荷塘中。(羊城晚報)

春陽台坐落在塱頭古村東南角的天然荷塘中,總建築面積達8602平方米,由非常建築創始人及主持建築師張永和先生主創設計。以塱頭古村梳式街巷為靈感設計步道,並在屋頂建有25個荷塘,與古村荷塘共同構成「立體荷塘」,可謂融合嶺南風貌、鄉村特色和現代氣息於一體。

塱頭立新 政企攜手助力鄉村振興

塱頭鄉村振興項目積極探索創新活化利用古村文化,既留住了濃濃鄉愁,也看到了勃勃生機。社會資本的投入,公益性社會力量的介入,為春陽台的破土而出創造了核心動力。

春陽台藏書樓一角。(羊城晚報)

塱頭古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周邊河流湖泊密佈,南有澤地北有土崗,民居建於崗頭臨水之邊,取名為「塱」,「塱頭村」之名從此而來。2015年,塱頭村古建築群被評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塱頭古村被評為「廣州市旅遊文化特色村」。塱頭村作為擁有6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村落,系統保留了具有嶺南特色的古建築群和「耕讀傳家」的文化體系,是花都區「鄉約古韻」鄉村振興示範帶的重要節點。

據介紹,2021年9月,花都區政府與唯品會簽訂塱頭村鄉村振興項目戰略合作協議。作為華南唯一、國內少見的以文化振興為核心的鄉村振興項目,塱頭項目旨在打造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的精神封面。項目從建設到營運,設計了覆蓋全週期的治理模式,通過各方共建打造市場化運作的創新模式,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公益價值,把高品質發展的美好藍圖書寫在鄉村振興的廣闊田野上。

春陽台閱覽室一角。(羊城晚報)

「塱頭鄉村振興項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多元的文化活動提供場所,除了更好地傳承塱頭村耕讀傳家的文化核心,更主要的是將人才和利潤都留在鄉村,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模式。」廣東省唯品會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沈旻表示,希望未來有更多「新塱人」加入進來,投身到村莊的建設與發展中,共同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現在的塱頭村,可謂是日新月異,村民也切身份享到項目帶來的紅利,對村未來的發展更是充滿期待。」花都區炭步鎮塱頭村黨總支部書記黃志輝邀請道,「歡迎大家到塱頭來,到春陽台來,在百年古村中細嗅書香,體驗塱頭古村的靜美時光。」

春陽台文博展館內。(羊城晚報)

文旅融合 與探索高品質鄉村振興「新途徑」

當前,花都這片廣闊天地,正在加快建構「一區一城一港一灣」產業新格局、高水平規劃建設廣州北部增長極,打造廣州北部綜合門戶和高品質發展新動力源。

花都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兼顧好古村落保護與自然環境、現代化建築三者間的和諧共存關係,從整體上對古村落實施系統保護。充分展示傳統文化品牌和底蘊,以被列入國家和省傳統古村落的村為突破口,打造有地方特色、有傳統韻味、有文化內涵的村落特色。

春陽台《荷花君子》一景。(羊城晚報)

塱頭鄉村振興項目是以文化振興為核心的國家級鄉村振興標竿項目,也是集傳統文化、耕讀文化、休閒體驗及新生活理念於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文旅新地標。

值得一提的是,春陽台藝文中心,曾作為廣東鄉村振興的代表之一,在今年2月7日登上央視新聞聯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必將為塱頭古村蝶變新生注入全新動力,在花都高品質發展藍圖中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