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傳盤點新聞發布7個低級錯誤 批部分官員表演作秀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11月29日,浙江省委宣傳部以一篇《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的文章,被大量轉發熱議,網民認為雖是官方發布,卻能說出民眾心聲,敢於「說人話、有態度、有擔當」。
今日(5日)「浙江宣傳」再發文章,題為《新聞發佈勿犯七個低級錯誤》。
文章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黨政負責人、新聞發言人走到臺前與記者媒體面對面,向群眾報告。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一次次發布會,傳遞出溫暖、信心和力量。但仍有不少因發布不當或錯誤消息,被「群嘲」,從「發布現場」直接成為「車禍現場」。不僅不利於工作,還損害了政府形象。

首先以「婦女被拐」事件為例,文章批評「擠藥膏式」的新聞發布,被輿論牽著鼻子走。事件發生後,官方新聞發布「不主動發佈、就被動挨打;不充分準備、就節節敗退,甚至陷入『塔西佗陷阱』」。只有在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社會關切,發揮新聞發布「一錘定音」的作用,才能把握主動權、主導權。

相關閱讀:江蘇八孩母親外一婦人被毆打致殘 徐州幸福城市成拐賣之城?

其次是「『錯位式』發布,台上說不好、台下聽不懂」。發生事故災難後,官方通報官話連篇,對事件本身卻一筆帶過;疫情期間各種「靜默管理」等新造術語,讓民眾一頭霧水,甚至引發誤解爭論。對重要事件的新聞發布,應突出新聞性;遇到專業術語,要做到既科學準確又通俗易懂。

文章更批評部分新聞發布「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發言人在面對記者提問時,回答「風馬牛不相及」的內容,遭網友嘲諷「回答了個寂寞」。避免「虛晃式」回答,應會前作充分研判、充分準備,把群眾關心什麼、想听什麼弄明白;如確實不掌握情況,也要實事求是,並在會後盡快反饋,體現開誠佈公的溝通態度。

文章還指出部分「放飛式」發布,事後「打臉、反轉」。部分發言人自信滿滿邀功表態,介紹政策脫離實際,發佈矛盾信息,對輿論缺少敬畏,最終令「發布會和現實相距甚遠」。發言人要時刻謹記新聞發布是在輿論一線「起舞」,面對鏡頭、公眾,必須確保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經得起事實檢驗。

文章批評「注水式」發布,導致內容低級無聊。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用11分鐘介紹頸肩病的防治,被網友怒斥「一個真敢問,一個真敢答」;有的是長篇大論、言之無物,「當務之急是找到關鍵的問題,那麼關鍵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我們要找到問題的關鍵」,這樣的話惹人吐槽;有的將新聞發布當成工作宣傳,缺少硬核信息,讓參會記者很無奈。

文章指,新聞發布會不是內部工作會議。批評部分新聞發言人出現「今天關起門來說」、「剛才說的話大家不要報導」、「以上是我個人觀點」等不當言論。全網直播、全球直播下,若內外不分,發表錯誤言論,後果不堪設想。

文章還以「錯過女兒18歲成人禮」的女幹部為例,批評部分發言人,看似「真情流露」,實則「自我陶醉」,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別人。提醒發布人切忌表演作秀,時刻牢記身份,樹立代言人形象。

相關閱讀:鄭州女幹部防疫記招哭訴缺席女兒成人禮惹議 官媒斥:少打悲情牌

文章表示,社會熱點問題出現時,新聞發布要不失聲、不缺位,主動回應關切;突發事件發生後,一條條滾動播報,以權威信息推動事件處置;重大政策出台後,及時傳播出去,努力解釋清楚,讓老百姓看得到、聽得懂,推動政策快落地、落得實。以人民為中心,新聞發布才能走進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