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戲院因疫情無觀眾經營艱難 戲院經理:日收入不足500元
今年3月,中國多地開始爆發新冠疫情。4月28日,北京市朝陽區新聞出版局發布通知,決定即日(28日)起暫停電影放映活動,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五一假期本是電影的黃金檔期,但受疫情影響,不少戲院都面臨無觀眾、經營困難等問題。
騰訊新聞立春工作室訪問了內陸城市一間小戲院的經理李光明,聽他講述電影行業末端,疫情期間的故事。
戲院每天虧錢 日收入不過500元
《騰訊新聞》報道,李光明是一間小戲院的經理,他工作的戲院不大,6個放映廳共700多個座位。在五一假期,李光明的戲院仍在正常營業,但多部熱門電影紛紛撤檔,戲院無片可放。
疫情令不少戲院面臨經營困難等問題,李光明坦言,「但所謂營業,無非也就是每天往水裏持續扔3000塊錢而已」。他介紹,戲院每月租金7萬元(人民幣.下同),平均每天租金2300元;現在天氣不熱,不用開冷氣,每天電費約200元;為了節省工資,戲院6個員工開始輪班工作,每天4人上班,單日工資支出600元。
然而,戲院每天收入不過500元。他表示,上周某天從11時開門後,整個白天都沒有顧客。同事一直站在櫃檯後,包括自己在內的4個人無所事事,面面相覷,直至晚上終於有4名觀眾,「一對是情侶,還有兩個是學生。我還記得他們看的是港片《邊緣行者》。 4張票一共120元,就是我們那天的所有收入」。
戲院人領取最低工資 疫情下另謀出路
李光明稱,其在貴州經營戲院的朋友安慰他要知足,因為貴州當地已出現零觀眾的情況。他表示,在疫情前,戲院不可能出現零觀眾的情況,即使周三是一周內觀眾相對少的日子,但再少也能有幾十個,平均每日都有4、5000元營業額。
惟疫情爆發後,李光明與其他員工都只能領取最低工資;有同事是按小時計費,一小時只有10元。有時候,李光明見一過晚上9時5分,就會讓同事準備下班,「反正也不會有人來了,省一點工資和電費也好啊」。
為了節流,李光明想辦法壓縮戲院的營業時間,從11時開門推遲到下午1時。為了生計,不少同行都另謀出路,有人轉行做保險經紀、防疫物資及貿易代理等,甚至做直播。
戲院像超市 電影是甜品
李光明指,戲院就像迪士尼樂園一樣是用來造夢,在裏面工作的人不會太過悲傷,但眼瞅着自己經營的樂園日漸冷清,甚至被人遺忘,他也免不了開始傷感。
他認為,戲院就猶如超市,「超市沒貨了、顧客少了,餓死的不止是我們這些賣貨的,背後還有許多耕作的農民、賣種子和農具等人,整個環節都很困難,一環一環地最後傳遞到了我們這裏」。
李光明稱,電影是甜品,並非生活的必需品,「有人可能覺得電影可看可不看,沒那麼必要,但人在特別難的時候,能吃上一口甜品,是不是覺得生活還是很美好的,日子還是有點甜的?其實電影、戲院存在的意義正在於此,只要它們還在,總能讓人感覺生活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