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MU5735空難|黑盒數據未能實時傳輸 除成本高還因限制太多?
3月21日,東方航空MU5735航班於廣西梧州藤縣墜毀。經連日搜救,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昨晚(26日)確認,機上132人全部罹難。
今日(27日),在墜機事故發生的第7天,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公布,失事客機的第二個黑盒已尋回。
客機失事原因備受關注,黑盒數據成為唯一能解答疑團的途徑,更有人提出有關黑盒為何未能以雲端實時傳輸數據等疑問,民航資深專家陳建國就解釋了箇中原因。
黑盒全稱為飛行信息記錄系統,包括駕駛艙話音記錄器(CVR),以及飛行數據記錄器(FDR)。CVR從飛行開始後,會不停地把駕駛艙內的各種聲音全部錄下,但只能保留停止錄音前30分鐘內的聲音;FDR會把飛機上的各種數據即時記錄在磁帶上,有16種是重要的必錄數據,包括飛機的加速度、姿態、推力、油量、操縱面的位置等,記錄的時間範圍是最近的25小時。
《南方都市報》報道,陳建國介紹,為確保記錄器在飛機失事後也能被保存,黑盒會放置在機尾翼下方一個特殊鋼材製造的耐熱抗震容器中。此容器通常為球形或長方形,能承受自身重力1000倍的衝擊、經受11000℃的高溫30分鐘而不被破壞,並且在海水中浸泡30天而不進水。
為了便於尋找,國際民航組織規定容器要漆成醒目的桔紅色,其內部裝有自動信號發生器,能發射無線電信號,以便於空中搜索,同時裝有超聲波水下定位信標,當黑盒落入水中後,可以自動連續30天發出超聲波信號。
陳建國指出,國內外航司廣泛使用ACARS系統(飛機通信、尋址與報告)蒐集數據,通過無線電或衛星向地面基站傳輸數據,發送到飛行數據中心,由運營商發送給訂購服務的航空公司。在飛行過程中,引擎的性能參數和機載設備故障的數據信息,約以每半小時的頻率自動向地面輸送,相當於每飛行約450公里向地面發送一次。
對於黑盒數據為何不能以雲端實時傳輸,陳建國解釋,業內專家一直提出不少改進黑盒的設想,其中以雲端實時傳輸數據的呼聲最高。以本次失事客機的黑盒製造商Honeywell為例,該公司正研發新一代黑盒,可以讓航空公司、製造商隨時獲取關鍵的飛機數據。
然而,雲端實時傳輸數據的黑盒,卻因為成本問題而不被重用。早在2014年7月,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主管主辦的《大飛機》雜誌中提到,黑盒主動向地面發射信號,相當於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全程撥打衛星電話,而飛機失事是一個極小概率的事件,若為此投入高昂的成本是需要認真考慮和權衡。
文章指,通過衛星實時發送每次航班的所有飛行數據耗資巨大。美國 L-3 通訊公司的一項研究表明,就算成本減半,一家大型航空公司一年就需要花費3億美元傳輸所有飛行數據,「全世界每天飛行的航班約9.3萬架次,實時傳輸數據的成本實在太高了。航空公司一般不會主動採取措施,除非他們被強制要求這麼做」。
除了成本問題,雲端實時傳輸數的黑盒亦有不少限制性,例如實時傳遞和區域、傳輸信號就有密切關係。陳建國稱,現時飛機上已經有很多數據可以實時傳回,但從實踐看來,空地數據傳輸的可靠性還不高,時常有干擾。
他表示,黑盒記錄的數據多達幾百種,全部實時傳回的數據量大,目前的網絡還無法實現。此外,空中環境與地面環境有較大差異,飛機上任何一個設備變動都要經過審定,黑盒的改動審定也不會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