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兵荒馬亂到有序 上海義工6日紀實:暴雨下完成核酸檢測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3月24日,《上海綠城網格化篩查專項組織工作白皮書》在內地社交媒體悄然流傳。該白皮書是由上海綠城小區志願者所寫,他們在6天裡經歷了上海暴雨、小區封控,兵荒馬亂之中,完成第五輪核酸檢測。

綠城小區社區志願者孫雯表示,「這份《白皮書》,是這6天我們小區全部志願者踩過的坑、走過的彎路,當然,也是我們整個社區智慧的結晶。」希望留下的白皮書可以幫助其他人。

3月18日,居民富曉鷗和妻子一起報名擔任小區志願者。《澎湃新聞》指出,上海綠城小區住戶2661戶,5000余人,單元樓近90個。每一次核酸檢測,都是一個大工程。

第一天|3月19日 慌亂:志願者開發即時叫號系統

該小區居民第一次核酸檢測是位於小區進門處的景觀大道,一邊是普通排隊通道,一邊是留給老人小孩的綠色通道。《澎湃新聞》報道,富錦鵬回憶,「剛開始,志願者有拿著大喇叭喊樓的,有在微信群通知的,也有的一戶戶敲門。但是人太多,加上第一天大家都沒經驗,這一天,真的有點兵荒馬亂。」

上海疫情持續,3月15日,上海酒店外穿防護衣的警察。 (AP Photo)

除此之外,設備問題很多,時間也安排欠妥。富錦鵬表示,「醫生到達的時候,有的小區居民已排隊一個多小時。掃描儀器不能列印資訊,居民不會用二維碼、二維碼掃不出來等⋯⋯」

當天晚上,綠城小區志願者們決定連夜開發「實時叫號系統」志願者孫雯說,「其實是受去年鄭州特大暴雨,上海大學生開發尋人系統啓發。」孫雯指出,該系統可以顯示,「現在輪到幾號樓做檢測?自己所在的樓層是什麼順序?大概要等多少分鐘?」志願者們協議透過「叫號系統、喊樓、微信群通知、個別住戶敲門通知」四種方式,讓所有小區居民都能被通知。

第二天|3月20日 暴雨:車庫中核酸檢測

富錦鵬指出,3月20日直到凌晨,才確定因天候因素,第二次核酸檢測的地點在小區車庫。確定地點後,富錦鵬先行一步去確認車庫裡的訊號:只支援4G,但已經足夠。

3月20日8時30分核酸檢測開始,但暴雨開始落下。孫雯回憶,「我在樓下拿著大喇叭喊樓,讓大家下來做核酸檢測,不到半小時,鞋子和褲子全濕了。」當晚,志願者們檢討,居民在排隊時遇到斜坡,「下雨路滑,坐輪椅的老人怎麼辦?」志願者們也開始協調包括檢測台擺放的位置等,希望能加快檢測速度。

第三天|3月21日 溫暖:不會用微信的老夫婦擔心影響解封

第三天透過叫號系統和位置安排,時間速度快很多。但其中一對老夫婦影響了檢測的速度。富錦鵬提到,當時老先生推著老太太的輪椅,一邊慢慢走,一邊道歉說:「我們不會用微信,下來晚了,但是我們不做核酸檢測的話,是不是會影響大家解封?」一開始現場還是有抱怨聲,但是後來志願者們幫老人開始抬輪椅時,現場也安靜了。

當時也在現場的志願者陳愷形容 「現場一瞬間安靜了。也沒人說什麼,就是大家突然將心比心起來,有一種被理解了的感動。」當晚,富錦鵬寫下志願者崗位要點,發在微信群。成為《白皮書》重要的一部分。

綠城小區坐輪椅的老夫婦。(澎湃新聞)

第四天|3月22日 快速:6小時結束核酸檢測

富錦鵬透露,原先收到通知是早上8點核酸檢測,但是當天消息混亂,一下有通知醫生來不了;一下是居民抱怨已經全部陰性,「為何不解封」。時間到下午1點,突然有消息說醫生來了,志願者們在半小內就準備就緒,6小時內核酸檢測全部結束。

富曉鷗透露「沒想到,這準備最倉促的一次,居然是效率最高的一次。」富曉鷗的妻子跟他說,「志願者就是補位的,現在都順了,你可以退位了。」

第五天|3月23日 鮮花簇擁下:志願者們做核酸

當天,上海綠城小區迎來第五輪核酸檢測。富曉鷗也夾在排隊的人群里參加核酸檢測。這一天,小區開發商正好送來2000多盆鬱金香,核酸檢測環節也十分順暢,富錦鵬透露「排隊時間最多也就20來分鐘,綠色通道排隊也就5分鐘。而且一下子多了那麼多鮮花,人的心情真的特別好。」

《澎湃新聞》記者指出,富曉鷗透露,這幾日從消極到積極的過程,就是一個獲得正能量的過程。「我在這個小區住了十幾年,平常大家各自忙碌,交流也不多。但是經過這幾天,我突然間有了很多熟人,和很多人有了戰鬥友誼。那種歸屬感,真的很奇妙。真的就是:天更藍了,花更香了,吃飯都更有味道了!」

綠城小區第五天核酸檢測再花的簇擁下進行。(澎湃新聞)

第六天|3月24日 記錄下六日經驗:《白皮書》助人

3月24日,志願者陳愷決定,將前5天的工作經驗梳理成《上海綠城網格化篩查專項組織工作白皮書》。他介紹,上海綠城小區,居委會只有五六個人。「封控之前,居委會就問業委會,能不能組織志願者。當天我們在小區公眾號發招募,2小時就找了150多人,並迅速分成不同的服務小組。」

陳愷徵集每個志願小組的意見,白皮書詳細記錄社區核酸篩查的重要節點甚至細節。比如:組織框架劃分;「大白」是圍繞醫生工作區的一線志願者,其餘為二線志願者;權威發佈必須居委會出面,杜絕謠言等。

陳愷透露,「特殊時期,每一個小區,甚至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摸索的過程,這份《白皮書》可以說是我們整個小區的結晶,而且也在不斷完善中。我們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網格化管理疫 成抗疫關鍵

近年內地社區治理中,引入「網格」概念,將社區劃分成一格一格的網格,每一個網格由一個以上的網格員負責格內居民的大小事,方便進行基層治理。以杭州市餘杭區為例,餘杭區劃分成1,468個網格,當中有1,581名專職網格員和3萬餘名兼職網格員,從資訊採集、政令宣導、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租房屋管理、流動人口登記、消防安全管理等都屬於網格員的工作範圍。(延伸閱讀:疫情|450萬網格員抗疫成功關鍵? 一文了解內地「網格化管理」

在內地,網格員人數粗估至少有450萬人,平均一人負責200到300戶不等。從鄰居糾紛排解到政令宣傳,網格員無一不包,更成為內地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內地媒體資料指出,內地網格員的薪水約在一個月3,000到6,000元人民幣不等。而在志願者投入抗疫工作時,也是依照網格的概念,分配志願者投入一線的抗疫工作。

內地社區網格員除須保證著居家隔離民眾的日常生活和醫療需求《法治日報》採訪江蘇省一網格員朱恭玉,她快速而熟練地說出,「網格內共1,122戶,目前入住724戶,返鄉人員47人。網格內今日無確診病例,也無疑似病例。」這是她每天都要通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