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4000千米 中歐火星探測器成功試驗在軌中繼通訊

撰文:蘇子牧
出版:更新: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發布消息,中國「天問一號」任務團隊與歐洲航天局「火星快車」任務團隊開展合作,成功在軌中繼通訊試驗。。
據介紹,在試驗前,中歐雙方團隊已有向各自探測器上行指令,做好準備。在約定時刻,先是「祝融號」向「火星快車」傳送測試資料,通訊距離約4,000千米,通訊時長10分鐘。「火星快車」接收資料後轉發給歐洲太空總署所屬深空測控站,測控站接收後傳送給歐洲太空控制中心(ESOC)。ESOC再轉發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由中方技術團隊解譯後,判讀資料的正確性。

所謂中繼通訊受,是指因受重量和體積約束,火星車直接對地通訊能力較弱,無法滿足大量資料傳輸需求,因此需要將資料傳送給距離較近的火星軌道器,由通訊能力更強的軌道器轉發給地面接收系統。
一般情況下,在創建中繼通訊前,軌道器會先向火星車傳送一個「發起」訊號,隨後火星車回覆「確認」訊號,然後雙方創建穩定的雙向中繼通訊鏈路。「火星快車」軌道器本身具備「盲收」功能,但在過去十多年裏一直沒有機會實際使用。歐洲太空總署表示,此次試驗是「火星快車」在軌驗證「盲收」模式的很好機會。
根據資料判讀分析結果,中歐團隊確認「祝融號」和「火星快車」配置的中繼通訊裝置介面匹配,符合國際標準,傳輸資料內容完整正確,試驗取得成功。後續,雙方將在本階段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科學資料中繼通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