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全球首次 廣州科研團隊精確描繪Delta完整傳播鏈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變種病毒更在多個國家流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唐小平、李鋒教授團隊,聯合鍾南山院士、陳如衝教授團隊,針對Delta變種病毒引起的「5·21新冠肺炎疫情」,結合流行病學和病毒基因組測序技術,首次在全球範圍內精確描繪Delta傳播的完整傳播鏈,並結合臨床資源,多方位描繪該宗疫情中病例的臨床特徵及病毒動力學特點。
9月12日,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權威期刊《刺針》(The Lancet )子刊《電子臨床醫學雜誌》(EClinicalMedicine)上發表。

6月10日,「5·21新冠肺炎疫情」首名患者郭某出院。(中新社)

根據此前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病毒核酸基因測序,「5·21新冠肺炎疫情」由變種病毒Delta引起,具有明確傳播鏈。疫情之始為75歲女性因意外暴露感染,並通過密切的家庭接觸或聚餐而感染另外3人。研究指出,該宗疫情中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直接和間接近距離接觸,其中30.8%的感染者是通過用餐傳播,其次分別是家庭接觸(30.13%)、社區傳播(18.59%),以及包括工作和社交接觸在內的其他傳播途徑(19.87%)。

團隊將「5·21」疫情感染者納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野生株的患者隊列作研究,發現Delta的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中位潛伏期只有4.7天,明顯短於野生株(6.3天)。亞組分析顯示,在非重症組中,感染Delta患者的病毒潛伏期為4天,明顯短於野生毒株的6天。Delta病毒在10天內可傳播4代,其中最快的代際傳播不超過24小時。

與野生株相比,Delta感染者的病毒載量顯着升高,前者的CT值中位數為34,後者為20.6(CT值愈低表明病毒載量愈高) ,Delta感染者核酸轉陰的時間也比野生株的感染者明顯延長。

研究成果已在《刺針》子刊《電子臨床醫學雜誌》上發表。(thelancet.com)

研究發現,感染Delta是預測病情轉為危重症的危險因素。在60歲及以上老年新冠肺炎患者人群中,Delta組較野生株組危重症風險高1.45倍;而且感染Delta發展為危重症比感染野生株快2.98倍。

研究者認為,本研究揭示Delta具有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核酸轉陰時間長、更易發展為危重症等特點。因此,快速追蹤、隔離以及時發現病毒感染者,對重點場所實施及時管控和在特殊情況下實施局部地區全員核酸篩查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