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瀚被指「精日」遭封殺 「精神日本人」隨時面臨法律風險?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大陸男星張哲瀚日前被爆曾到包括靖國神社在內的多個日本神社,兼曾在網上發布日本軍旗照片,遭網民批評是「精日分子」。
近幾年,大陸不斷發生與「精日」有關的事件,到底精日是甚麼?精日與哈日、親日又有何區別?為何只有精日,而沒有精美、精英呢?

精日是甚麼?

精日全名為「精神日本人」,即是精神上的日本人,代表他們本來不是日本人,卻一味貶低自己的國家抬高日本。「精日分子」是指極端崇拜二戰日本軍國主義並仇恨其自身民族,在精神上將自己視同軍國主義日本人的非日籍人士。

精日分子的表現主要為迷戀二戰日軍制服、在日軍侵略遺址拍照留念、詆毀抗日英雄等、歪曲抗日歷史等,讚美日本軍國主義,對日本的興趣建立在對自身國家和民族的褻瀆和侮辱上的行為。

「精日」與「哈日」、「親日」不同?

所謂的「哈日」,是指喜歡日本的音樂、娛樂、文化等元素的人。「哈日」一詞最先出現於台灣,「哈」在台語有渴望、希望的意思,從而衍生出「哈日族」,即指崇拜、複製日本流行文化的台灣青年,他們從生活、娛樂、思想上都會學習日本文化,甚至會學習日語。現時在台灣抑或大陸,都有相當數量的哈日族。

「親日」則指對日本的民族、政治有強烈好感並支持的人士。簡易而言,「哈日」、「親日」的人士是理智地喜歡日本文化,但不會排斥中國文化,惟精日是盲目崇拜日本文化,對中國文化嗤之以鼻。因此,對日本文化感興趣或對日本產生好感的人士,並不代表精日。

以張哲瀚事件為例,若他只是喜愛日本文化當然無大礙,惟他曾參拜過靖國神社,在微博上載過日本軍旗,又到過日本乃木神社參加朋友的婚禮(乃木神社供奉的乃木希典曾在日俄戰爭中入侵中國旅順、遼陽,屠殺眾多中國人)。張哲瀚種種的舉動,令網民一致認為他是精日分子,指出即使連普通中國人都知道靖國神社代表什麼。除了多個由張哲瀚代言的品牌與其割蓆,央視、人民日報等官媒都相繼發文批評。

立法打擊精日分子

近幾年,大陸不時都發生涉及「精日分子」的事件,當中較為人熟知的,是2018年有兩名身穿日軍制服的男子,在江蘇南京紫金山邵家山雕堡前擺造型拍照。他們頭戴軍帽,其中一男子手持軍刀,另一人手持帶刺刀的步槍,上面綁有日本「武運長久」旗。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以法制保護英雄烈士,並寫入相關條款打擊「精日分子」。該法規定,禁止歪曲、醜化、褻瀆、誹謗、否定英雄烈士(包括但不限於精日)的事跡和精神;尋釁滋事,擾亂公共秩序,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18年12月13日實施的《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規定包括任何組織及個人禁止歪曲、否認南京大屠殺史實,侮辱、誹謗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倖存者和在抗日戰爭中殉國的英雄烈士,編造、傳播有損國家和民族尊嚴、傷害人民感情的言論或者資訊;禁止在國家公祭設施等地使用二戰時期日本軍服、圖示或者相關道具拍照、錄製影片或者通過網路對上述行為公開傳播。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穿德軍軍服、佩戴納粹章於烈士陵園拍照 兩杭州男被提起公诉

為何沒有「精英」、「精美」之說?

事實上,「精英」、「精美」的人大有人在,卻較少受人關注,相信與日本侵華屠殺中國人的惡行有關。

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期,由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的八國聯合軍隊的軍事行動,同樣造成軍民死傷,最終以清政府與11個國家簽訂的《辛丑條約》為終,令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然而,中國抗日戰爭有複雜的特殊意義,經過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等重要歷程,中國人民歷經14年奮戰才迎來抗日勝利。

對於中國人而言,日本的家仇國恨比起八國聯軍侵華更加嚴重。即使有人是精英精美,但更多的只是崇美、崇英,追求西方思想、生活、文化,或艷羨西方的民主、自由。雖然沒有精英精美,但仍然有人用「美分」去暗諷那些所謂「境外反中網絡特工」,諷刺「他們每說一句美國的好話能賺『一美分』的反華流量」。

而極端崇拜日本軍國主義的精日分子,卻以各種方式否認、美化日軍侵略的暴行,挑戰國家與民族的尊嚴,因此兩者根本不可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