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年輕人為何不願生育? 新華社調查揭三大制約因素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推遲近一個月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終於在周二(11日)公布,低生育率問題成為其中一大焦點。為此,新華社近日就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調查,通過受訪者的生活,發現經濟成本、工作乃至生育文化改變等問題皆為制約年輕人生育的因素。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更生動形容,以前多生一個孩子,不過是「多添一雙筷子」,但當今筷子已變成了「黃金」做的。

中國官方公佈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備受各方關注。(新華社)

女子吳一在北京工作已逾8年,剛在長輩催促下生完二胎半年,現一家6口擠在6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曾想過做全職媽媽的她一看賬單就打消了念頭,據其指,目前丈夫父母的退休金加上夫妻二人的月薪,幾乎全部用於家庭的每月基本開銷。

但相比吳一,許多受訪者索性不生二胎,如甘肅蘭州市37歲的王思誠就表示,其原因很簡單,即教育成本太高。她介紹,現時孩子5歲多,報了圍棋、游泳等8個興趣班,每年僅興趣班就要支出約6萬元(人民幣.下同)。其實生在農村的王從沒上過興趣班,也曾想過不給孩子報班,可不學的話又總擔心孩子被時代拋棄,於是便和伴侶達成不生二胎的共識,因一個孩子就「壓力山大」了。

在廣州生活的陳蕾表示,為讓孩子進入熱門的公立幼兒園,她費盡心機,經歷一番「15選1」的殘酷競爭才成功,此後便再也不敢考慮生二胎。北京的李敏亦表示,孩子才一歲多,但她和丈夫已想辦法貸款、湊錢,在西城區買下了一套學區房,她稱:「買這套房子感覺『要了我的老命』,怎麼還敢生二胎?」

教育成本太高等問題皆為制約年輕人生育的因素。(視覺中國)

除了經濟成本,沒人幫忙帶孩子、工作因素也是一些受訪者不敢生二胎或選擇晚育甚至不生的主因。原在北京某教育機構上班的李楠表示,她一開始選擇請保姆看孩子,但在對方不斷要求漲工資下最終沒能扛下來,她只好辭職帶孩子。遼寧鞍山的楊玲認為,如想要二胎,除非全家合力一起面對,否則女性犧牲太大,而她身邊就有多名事業優秀的女同學在生二胎後選擇當全職媽媽,「沒辦法,孩子沒人照顧」。

在天津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王影則在35歲時成為媽媽,其之所以選擇晚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工作,因其丈夫工作調動頻繁,加上她身邊提前生孩子或者有二胎的女性晉升都嚴重受影響。而在生育後,她精力果然沒法完全放在工作上,故為了工作已不敢考慮二胎。29歲的于欣欣更直言即使長輩們催促,她也下定決心不要孩子,需頻繁出差、加班的她更是連小狗都不敢養,「我的工作處於上升期,一生孩子這些年的努力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工作因素也是一些受訪者不敢生二胎或選擇晚育甚至不生的主因。學者指生育成本的考量已不再僅限於經濟因素,還包括時間成本、社會成本。(網上圖片)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黃文政表示,生育成本的考量已不再僅限於經濟因素,還包括時間成本、社會成本,隨着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女性生育意願不斷下降,生育時間不斷推遲。針對農村也進入了低生育意願的問題,他指大量年輕人到城市工作,面臨更大生活壓力,同時傳統的生育文化已改變,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等觀念在淡化,這些都是農村夫妻生育意願不斷降低的原因。

原新教授亦表示,現階段最重要是要構築一個生育安全和生育關懷的社會公共政策體系,並讓整個社會盡快形成生育友好型社會。蘭州大學縣域經濟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毛錦凰則認為,當局應盡快將學前教育納入國家義務教育,切實減輕家庭育兒負擔,並逐步完善二孩生育補貼政策,從生育補貼、撫養補貼、生育女性醫療補貼、延長法定生育假期、收入補貼等方面統籌完善。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