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有「量子巫師」稱號

撰文:蘇子牧
出版:更新:

被譽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着「量子巫師」稱號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10月6日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中科大教授陸朝陽在中國國內和國際上頻頻獲獎。(美國物理學會官網截圖)

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2021 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近年來量子技術的巨大潛力得到普遍共識和廣泛關注。美國物理學會在2015年專門以兩名在信息學和物理學領域做出奠基性貢獻的科學家為名,設立上述獎項,用於表彰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特別是在利用量子效應實現經典方法無法完成的任務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資料顯示,陸朝陽於1982年出生於浙江東陽,2004年從中科大本科畢業,隨後保送進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師從潘建偉從事光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2007年,24歲的他做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六光子糾纏「薛定諤貓態」和「簇態」,刷新了光量子糾纏的兩項世界記錄。

2008年,潘建偉主動推薦陸朝陽進入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轉向固態量子光學的研究。2011年初,陸朝陽還入選了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的Fellow。博士一畢業,陸朝陽便迴歸潘建偉的研究團隊。

回到中國後,陸朝陽加入潘建偉帶領的中科大量子信息團隊,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光子操控等方向上獲得突破。

為此,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雜誌還推出中國特輯,選出10位中國「科學家之星」,陸朝陽在列。在《自然》雜誌的新聞特稿中,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教授、沃爾夫物理學獎獲得者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將陸朝陽稱為「量子巫師」。

陸朝陽被稱為「量子巫師」。(資料圖片)

近年來陸朝陽也頻頻獲獎,如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黃昆物理獎」、騰訊基金會發起的「科學探索獎」。2016年,陸朝陽參與的「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7年6月,歐洲物理學會宣布,授予陸朝陽2017年度菲涅爾獎,以表彰其「在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學量子計算方面的傑出貢獻」。他也成為第三位獲該獎項的中國科學家。

2019年12月,日本仁科紀念基金會宣布,將2019年度「仁科芳雄亞洲獎」授予中陸朝陽,以表彰他在「基於單光子的量子信息科學方面的傑出貢獻」。

今年2月,美國光學學會將2020年度阿道夫隆獎章陸朝陽,以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做出的貢獻,是中國國內首位獲此獎項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