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發現1500萬年前僅3毫米長奇特花朵 器官生長位置與眾不同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中國、西班牙古生物學者近日在產自多米尼加的一塊約1500萬年前的琥珀化石中發現一種奇特的花,只有三毫米長。
與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乎從同一點上生長出來不同,這種遠古花朵似乎經過了「縱向拉伸」,花朵中的各個器官,上下依次生長在一個花枝上。

丁氏花的復原圖。(網絡圖片)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學術期刊《古昆蟲學》(Palaeoentomology)上。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西班牙比戈大學、撫順琥珀研究所的學者共同完成。

領導該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介紹,此次研究涉及的琥珀化石産自美洲多米尼加,距今約有1500萬年歷史。科研團隊在其中發現了一朵長約3毫米的小花,小花的各組成部分清晰可見,屬於典型的真雙子葉植物。研究者們將之命名為「丁氏花」,以紀念中國著名數學家丁石孫。

尤為獨特的是,一般花朵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都緊密地「擠」在花軸的同一個部位——花托上,但丁氏花的花軸卻是伸長的:各組成部分上下依次排列,之間的間距被拉開了,好像經過了「縱向拉伸」,長在一個枝上似的。

王鑫表示:「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想搞清楚花是怎麼來的。丁氏花的發現給我們提供了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它的形態説明,花很可能就是縱向壓縮的枝。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能徹底解開花的演化之謎。」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