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國安法|鄧飛:青少年充當犧牲品 執法對象應鎖定幕後操縱者
港版國安法雖然已經開始實施,但香港的全面改革才剛剛開始,尤其是教育層面出現的問題,是時候直面和進行一場改革了。圍繞這一話題,多維新聞記者專訪了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非官守委員鄧飛,由他來詳細解讀。此為訪談第二篇。
港版國安法│鄧飛:學校教育要跟上 需有統一課綱教材和師資培訓
多維:過去幾年,媒體關於香港的教育問題比較關注三個方面,首先取消了中國歷史的必修課地位,導致香港年輕人對於歷史的理解漸漸走偏。其次是香港教協,作為香港最大的一個單一行業工會,領導機構卻一直由反對派把持。另外,還有就是通識教材的問題,涉及教育方面的深層次改革,一定會觸及這個方面。你怎麼看香港教育在這三個層面上的問題?有沒有誤解的地方?
鄧飛:我覺得這些基本上都是誤讀,與香港的實際情況完全不一致。第一,中國歷史從來不是必修課,就連內地高中文理分科之後,理科生也不用讀歷史了。回溯到1997年之前,也沒有將歷史列為必修課。香港有些有識之士說,小時候讀的中國歷史課是必修,但問題在於,他們小時候香港還沒有普及教育,大部分人連基本的受教育機會都沒有。直到80年代,香港才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許多內地人很難相信這一點,甚至覺得是違反直覺的。
那個時候很多香港人都處於半文盲狀態,這種情況下討論歷史課是不是必修並沒有意義。所以,取消中國歷史課的必修地位與現在的情況沒有必然關係,反而這一番動盪還推動落實了歷史必修課。
另外,除了推動初中的歷史必修課之外,還至少做了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把經濟、文化和科技的歷史也加入了歷史課當中。因為以往的歷史課過多關注於政治歷史,經濟、文化和科技的歷史往往被犧牲了。現在已經注意到了歷史課中非政治因素的聚合,如此才能更好的讓學生掌握中國歷史的完整面貌,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宮心計」上,這種歷史教育是偏頗的。
第二,增加了香港的本地歷史,把香港的歷史和整個大中華的歷史脈絡結合起來。這一點做得非常好,目前已經開始在推動和摸索。香港是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地方誌的城市,最近幾年才成立一個地方誌辦公室,重新整理了一些本地歷史,才有東西可以教。
第二點,教協的歷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初。可以說是一個盤根錯節的政治工會。既然是工會,捍衛老師的飯碗就是一種天然責任。無論怎麼改革,總會讓老師改變原本的生活習慣甚至工作待遇。對老師來說,可能會增加工作量,職業保障度可能也降低了,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會找工會抗議。隨着香港政治氛圍越來越濃厚,這種訴求也會以政治化訴求的方式呈現。
因為教師工會出來遊行示威的話,如果喊出保護老師飯碗的口號,道德優越感就不強,所以就會用政治訴求把這個道德感拔高。議員為了保住立法會席位,為了鞏固在教師群體中的支持度,用廣東話說,也只能「盲撐」到底。
還有一點,香港的通識教育與教材關係不大,基本上是純粹的社會時事分析,社會時事就是教學素材。香港與內地教育的一個最大區別是,內地的教材和都是官方出版,是權威用書。但香港的教材是教育局審定之後,商業出版社可以自由出版課本,自由向學校推銷。問題是,學校挑了課本之後,老師的應試筆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折騰教材在香港的效果並不大。年底特區政府應該會出台關於新高中課程的研究報吿,通識教育科下一步到底何去何從,會有一個交代。
多維:我們看到,修例風波期間,不少在校學生和年輕人走上街頭,其中不乏暴力攬抄者,如果學校教育的三個問題都是誤讀,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鄧飛:可以說是整個政治氛圍的影響,通識教育恰好研究社會時事,現在最吸引人、最精彩的又是政治時事。這就導致通識教育這個學科變成了政治教育的一個平台。這種情況下,處於青春叛逆期的中學生在政治上就早熟了,對政治的興趣與叛逆期結合,往往表現出一種叛逆行為。
另外,不一定和學校的教育有關,拿去年的事件舉例來看,我們觀察到根本不是教育界的人士在指揮、操控青少年去參加各種政治行動,甚至是暴力行為。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人在背後組織,單可以確定不是老師,不要高估網絡時代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每若干個青少年背後就有一個平台,有一到三個成年人在指揮。我一直好奇指揮的人是誰,他們有沒有違法,如果違法了的話為什麼沒有對他們採取執法行動,而警方只逮捕衝在前面的年輕人。
這些年,老師和家長對青少年的影響力在下降,不像以前,我們上學的時候網絡沒有那麼發達,新聞媒體也比較單調,那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影響力是壓倒性的,因為青少年獲得信息的渠道有限。但今天,隨便一個手機,就可以獲得巨量的信息,非常方便。這就導致家長和老師對學生影響力的下降。
青少年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些類似於被傳銷洗腦了。背後操縱的人在網上利用一個個平台,組織各種政治活動,包括拉人鏈、唱歌等等,最極端的是變成一種「黑暴」,我們都觀察到有人在背後組織,但奇怪的是,這樣的人從來沒有被繩之以法,這是我很好奇的一件事。
所以,無論有沒有港版國安法,我都認為執法部門不要只把執法對象鎖定在前頭充當犧牲品的青少年身上。更應該看到幕後的操縱者,把他們繩之以法,了解他們行動的來龍去脈,我們對青少年的教育才能起作用。否則,我們一邊教育青少年,另一半有政治傳銷人員對他們進行洗腦,就事倍功半了。學科、教材的問題當然要改革,但要先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多維:的確越來越多人會認為,現在的香港年輕人是被政治犧牲掉的一代人。作為中學的校長,你對香港這一代年輕人還抱有期待嗎?
鄧飛:總會有的,要看我們成年人怎麼做,因為人總會長大,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十來歲的那種心智狀態。只要社會政治氛圍慢慢降温,經濟能做到轉型,包括和大灣區、內地的經濟融合起來,給個人創造更多機會,所謂被犧牲掉的一代人也不用太擔心,個人隨着年齡增長,會重新走上健康的職業發展道路。
但反過來,如果政治氛圍高温不退,香港經濟轉型沒有成功,經濟依舊在「堰塞湖」折騰,青少年變成青壯年,還是沒有一個職業前途的話,那就很難受了,誰也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政治後果。
多維:港版國安法推出後,「移民」成為香港的熱搜詞。其中有對自身境況的擔憂,也有對中美對抗之下香港出路的擔憂。關於香港的未來,你怎麼看?擔憂嗎?
鄧飛:整個中國如果處理的好就沒有什麼值得擔憂的,這與整個中國的發展脈絡是割裂不開的。不可能存在一種情況香港發展很好,但整個中國垮掉,反之亦然。所以,即便中美對抗日趨白熱化,只要中國的發展勢頭沒有減弱,那麼香港的前景也不會差到哪裏去,我沒有什麼好擔憂的。
短期之內會不會有經濟波動?可能會有,但目前從經濟數據看起來,還沒有大的波動。第一,資金還是拼命流入香港;第二,樓市和股市還在漲;第三,內地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還在上升而不是下降。
長遠來看,肯定有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但短期內,無論是中國內地還是香港,我都沒有看出有太多負面波動。再加上中國堅持繼續改革開放,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再怎麼也不會差到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