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看美國|留美青年讚市府批聯邦:疫情是特朗普票房毒藥
2020年如今已經過去一半,而這半年來的世界局勢可謂風起雲湧,世界霸主美國的社會、政治、經濟亦受到了強烈的衝擊: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在中國逐步受控,但在美國全面爆發,感染人數不斷上升,美國經濟也深受影響,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而另一方面,隨著5月美國明尼蘇達州(Minnesota)非裔男子弗洛依德(George Floyd)因警員使用過度武力拘捕而死亡,種族問題就此引爆美國社會。
雖然近年來中美之間摩擦不斷,但兩國經貿乃至社會聯繫依然緊密:兩國外貿規模依然高達數千億美元,美國中國留學生數量超過30萬人,仍是美國最大的外國留學生群體。
那麼,面對今年上半年美國社會的巨大動盪,在美國留學、工作的中國人究竟有何感想?他們如何看待美國過去這半年的變化?這些變化又會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與思想?《香港01》就此採訪了部分在美生活的中國年輕人,請他們來談一談他們的所思所想。
本文為系列採訪的第一篇。
新冠肺炎在美國的疫情發展迅猛,上周四(25日)新增4萬個確診個案,刷新該國歷來紀錄。美國政府的防控表現,受到了內地網民的嘲諷,但在加州洛杉磯修讀研究生後留美工作快要滿1年的王川,仍然對市政當局的抗疫表現抱持信心,讚賞防疫工作強硬而及時。不過,對於特朗普領導的聯邦政府,他的態度就保守許多,認為特朗普在疫情前期和中期都表現輕忽,辜負了民眾。
生活中的妥協與堅持
「我不太會做飯,現在卻每天都要給自己下廚,好頭疼」,25歲的王川,大學在英國就讀,畢業後來到洛杉磯修讀研究生課程,去年拿到學位後即找到工作。多年的留學生活卻沒能讓他鍛煉出一手好廚藝,他笑言是因為吃得慣中西各色菜式:「上學時一直吃學校餐廳,從不下廚,工作後也很喜歡公司的工作餐。如今天天在家工作,附近的餐廳也一概不提供堂食,走投無路啦」,又稱自己不僅煮得慢,就連每天思考要煮甚麼,都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生活節奏。
疫情必然令生活起變化,但也並非處處都要妥協,王川試圖找回以往的生活方式。「前段時間疫情比較嚴重時,最長20天沒有出門,後來感覺太無聊,於是每周獨自到郊野登山」,王川表示,「至少我遠離了都市的人潮」。
王川還會去超市購物。他說,雖然也可以叫網上的生鮮外送,但有時需要在凌晨搶購第二天的名額,超市的貨源相對充足得多。不過,他如今購買較少生鮮食材,取而代之是易貯存的冷凍食物,以減少外出採購次數。
王川覺得,有些疫情爆發時身在美國境外的留學生或工作人士,生活受到了難以估量的影響,比如長時間不能入境可能會被僱主解聘,或者計劃赴美留學但簽證辦理受阻,人生規劃可能要重新調整;而他自己可以繼續工作而不受影響,已是「不幸中的幸運」,最大的遺憾則是長期不能與國內親友相見。
批特朗普淡化疫情嚴重性 與州府意見分裂
雖然自認「幸運」,但王川亦忍不住吐槽:「再也不認為以前到處旅行、家人來探望我的生活是理所當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被他視作「罪魁禍首」。他說,美國疫情爆發成今天的規模,很大程度是因為特朗普的應對速度較慢,錯過了控制疫情的黃金時間,「特朗普政府在疫情早期和中期,一直輕描淡寫,淡化疫情的嚴重性,還呼籲大家不要戴口罩,等到大家意識到要戴口罩時,美國已經成為重災區了」。
不少觀點認為,特朗普目前深陷示威和中美關係等方面困擾,年底總統大選選情不容樂觀。對此,王川說,疫情中的失職早已成為特朗普的票房毒藥,示威等則只是配菜,若接下來疫情還不能得到控制,即便在其他議題上止血,亦都難以扳回一城。
相較中國疫情發生後,採取集中隔離、小區封鎖、登門檢測等強力措施,快速找出並切斷傳播途徑,美國卻遲遲未能走出疫情陰霾,內地官方和民間都有聲音認為,箇中主因是美國政治制度和價值觀的問題——在制度上,相較於中央集權模式,美國的聯邦制影響了政策的一致性,聯邦與各州或城市之間各行其道,甚至意見發生衝撞,不利於政策施行;在價值觀上,美國盲目追求「個人自由」才無法使用「封城」等強力措施。
對此,王川覺得,美國的確因州和城市高度自治,在疫情下出現聯邦和州府資訊不統一、政策不一致的情況,導致民眾不知所措,但相較制度層面,特朗普個人對此負有較大責任。例如,當紐約州長稱的各大醫院超負荷,醫護人員沒有防護設備只能自製時,特朗普政府卻表示當地醫院防護設備充足;當民主黨籍的加州州長下令禁止公眾集合、關閉公眾娛樂場所時,共和黨的特朗普政府卻稱民主黨領導人軟弱無能、反應過激、製造恐慌。
「封城」有助抗疫 但不適合美式生活
而王川亦不認為美國難實施強制性防疫措施是價值觀問題。他覺得,這更多是緣於中美兩國生活習慣的差異:「例如中國很多人居住在社區裏,而且不少社區是封閉式,便於管理。但美國地廣人稀,居住分散且獨立,很難實施強制居家令」。但他讚同中國、韓國和後期的意大利等,都透過強制措施取得抗疫成效,「雖然這些限制措施給民眾生活帶來不便,但與疫情得不到控制帶來的長期不便相比,到底哪個更糟糕還不好說」。
他感歎,美國抗疫最終還要靠民眾自救,主動改變觀念,認真戴口罩、做清潔,並減少聚集。他稱疫情剛開始時發現街上很少有人戴口罩,一問才知在美國文化中,戴口罩基本就等於生病,「無形中形成一種沒生病不能帶口罩的壓力」。而如今疫情大爆發下,公眾還是太過放鬆,照常舉行大規模集會、到海灘玩耍,疫情當然難快速受控。
仍相信美國體制 大讚市政府防疫
對特朗普政府抗疫表現的不滿,並沒有令王川對美國的體制失去信任。他大讚洛杉磯市政當局防疫舉措:「與其他城市或聯邦政府相比,洛杉磯市政府採取較為強硬和及時的措施,在3月16日就領先其他城市頒布了市長行政令,關閉酒吧、餐廳、戲院等場所,在佛羅里達州的民眾還正享受海灘時,洛杉磯就關閉了所有公共海灘和登山路徑。」
王川還說,洛杉磯市政府已向全體居民提供免費檢測,是美國首個提供免費檢測的大城市,即便沒有症狀,只要預約都可以做檢測。疫情爆發沒多久,洛杉磯的超市就紛紛頒佈限購令,遏制了搶購和囤貨行為。此外,加州是美國最早實施全面限制的幾個州之一,在下令居民「留在家中」,以阻止新冠病毒蔓延,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中國人警惕疫情無錯 但不應過量囤貨
相較而言,中國民眾對疫情更為警惕和重視,王川說,這本是好事,「但在過量囤貨這一消費行為方面,是不理智和過度緊張的表現」。但他亦對於中國人和華人同鄉會從美國購買大量口罩寄回中國感到理解,「這類行為發生在美國只有零星病例的時候,那時美國還沒有大量需求口罩,誰也想不到數月後是如此境地」。
(文中王川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