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發哨子的人》被刪何以觸發現象級輿情
2月6日晚李文亮醫生逝世消息傳出,在內地互聯網上引發全網送別的空前盛況,3月10日,與李文亮同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工作的艾芬醫生,其一篇自述《發哨子的人》在被內地網絡管理部門刪除後,再度在互聯網上引發現象級輿情。
事情的緣由是3月10日,具有官方背景的《人物》雜誌刊發了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的自述《發哨子的人》。艾芬在文中回憶了自己在2019年12月30日就向醫生同學發出了冠狀病毒的預警,卻遭到所在醫院「前所未有的、非常嚴厲的斥責」。艾芬說:「當你作為一個臨床的醫生,已經知道在病人身上發現了一種很重要的病毒,別的醫生問起,你怎麼可能不說呢?這是你當醫生的本能,對不對?我做錯什麼了?我做了一個醫生、一個人正常應該做的事情,換作是任何人我覺得都會這麼做。」。
針對當前的疫情,艾芬表示:「如果這些醫生都能夠得到及時的提醒,或許就不會有這一天。所以,作為當事人的我非常後悔,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評不批評我,『老子』(地方俗語,指代自己)到處說,是不是?」
不論從感性角度傾聽艾芬醫生的遭遇,還是為了反思這場已給整個國家造成難以估量重創的疫情,《發哨子的人》都是一篇令人感動、非常有反思價值的自述。這也是該文能引發廣泛共情,激起不計其數的人競相傳閲的原因。但令人詫異、匪夷所思的是,這麼一篇深受網友廣泛認同、言辭懇切、温和理性的自述,竟然被中國網絡管理部門刪除,進而導致無數讀者發揮各種天才般設想,通過英文、日文、德文、甲骨文、火星文、16進制編碼等數十種形式來接力發布,以躲避不斷追蹤被刪的命運,與網絡管理部門玩起「老鼠戲貓」的遊戲,催生了極為荒誕的一幕。
不誇張地說,3月10日迄今這兩三天以來,稍微關心時事的中國人的微信(WeChat)朋友圈,基本上都被各種版本轉發的《發哨子的人》刷屏。這種輿情盛況幾乎可以趕得上李文亮醫生逝世當晚,中國互聯網上全網送別的景象。
與李文亮醫生一樣,艾芬醫生是一位實誠、有良心、有勇氣,能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她和李文亮等人發出的疫情預警,救了武漢不少人。如果說疫情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人間的是非善惡,那麼艾芬醫生、李文亮無疑屬於其中的善,是國家的勇士,是大災難下的良心象徵。那麼多網友,前所未有地為李文亮哀傷,不知疲倦地接力轉發艾芬自述,反映了他們在千千萬萬人民心中的分量和地位。
本來中國網絡管理部門只需以包容和反思的態度,讓《發哨子的人》正常傳播就好,這樣既是多元化的互聯網時代治理輿情的應有態度,又能顯示順應人心、與民同在的立場。尤其是在疫情已經造成那麼大破壞,光是中國就有數千人無辜死亡,8萬人被病痛折磨,湖北全省被封,全國到處都是空城,經濟社會發展遭受多年未有重創,而疫情真相和責任尚未調查清楚,疫情防控體系的短板亟待反思的情況下,讓更多像艾芬那樣親歷者發聲,推動公共討論和理性反思,更是極有必要。
但令人費解的是,在整個國家遭受如此大劫難,上至廟堂、下至普羅大眾,都紛紛呼籲要總結教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武漢考察時尤其提出「對群眾出現的一些情緒宣泄,我們要多理解、多寬容、多包容」之際,面對艾芬一篇理性温和、有反思精神的自述,網絡管理部門竟然一刪了之,以至於適得其反,激起人民的逆反心理,釀成現象級的網絡群情激憤。令人不得不追問的是,當時決定刪除《發哨子的人》的網絡管理部門官員們,究竟是怎麼考慮?他們到底是在大災面前為國分憂、與民同在,還是在棄國家形象、政府公信力和人心於不顧,偏袒少數失責瀆職的官員?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這是古往今來,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面對一場影響十幾億人生活、利益或生命健康的大瘟疫,負責任的做法是傾聽民意,向受難的人民致歉,反思不足,總結教訓,而不是粗暴地刪禁言論。
《發哨子的人》被刪所引發的現象級網絡輿情,是對中國網絡管理的一次重要提醒,告訴了網絡管理部門,與民意溝通如同治水,宜疏不宜堵。尤其是在人民權利意識、公民意識、參與意識不斷增長,信息資訊傳播又日益便捷的互聯網時代,簡單粗暴地一刪了之,非但與人心、時代大潮背道而馳,反而還會折損公權力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