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京叫板 為兩岸關係添火 蔡英文莫推台灣變「庫爾德」
日前有台灣媒體觀察到,在台灣2020年大選中落敗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回到高雄後一改往昔作風,極少接受媒體公開採訪,遇到提問也僅以「謝謝」回應。輿論認為是大選讓韓國瑜低調了很多。如果說失意者的低調有落寞與反思的成份,那麼勝利者的高調與不自矜的狂喜則令人擔憂其有墮入盲目的危險。選舉勝利者的總統蔡英文似乎正表現出這種特徵。
創下台灣民主史上最高選票紀錄的蔡英文似乎從這場選舉得到了莫大的信心,言行也愈發高調起來。從她連任後的幾個動作大概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這點。
「追殺」韓國瑜與「口諭」台獨
其一,在勝選當晚的演說中,除了簡要講了未來四年的施政計劃,蔡英文將大段篇幅放在了兩岸議題,把握那個全球矚目的時刻正告北京,要想重啟對話必須遵守她定下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前提。然而,大陸國台辦當晚的回應並未給蔡英文留下對話選項。
其二,在大選中落敗的韓國瑜宣布回高雄繼續上班,但是民進黨已經在計劃「政治追殺」。大選結果揭曉當晚,蔡英文宣稱希望台灣選舉時的競爭可以告一段路,更加團結。然而話音剛落,民進黨已經喊出將韓國瑜「雙殺」的口號,甚至已經開始做「罷韓」之後的人事布局。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稱,上次在高雄市長選舉中負於韓國瑜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正是接棒高雄市長的理想人選。
對此,蔡英文對外宣稱:「有關韓市長的罷免,我們尊重高雄市民的決定,不過罷韓行動是否會引起高雄市民迴響,主要還是要看韓市長的表現跟態度。」這番表態貌似隔岸觀火,實則隱含威脅。一個勝利者對失意者的藐視淋漓盡致,而這並不陌生,2016年台灣大選蔡英文擊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後,不也是以「轉型正義」為名,成立「黨產委員會」收繳國民黨黨產?
其三,「口諭」台獨,猛跑軍事行程。「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叫自己『中華民國台灣(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我們有政府,有軍隊,還有選舉。」上周二(1月14日),蔡英文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以近似「口諭憲法」的方式宣布,台灣是「中華民國台灣」,這也是其連任成功後首次對兩岸關係明確宣示立場。
雖然事後英國媒體立即更正,並為「台灣」英文加上括號,但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說法,從這個時間點以及論述的脈絡環境來看,未必只是「維持現狀」,更有可能從「選舉口號」搖身一變「台獨官宣」。
儘管蔡英文是通過媒體向外喊話,但她在訪問中毫不掩飾的「台獨」主張與更加強硬的措辭,令外界看到一個被選舉結果刺激後更加底氣十足的蔡英文。在BBC公布的長僅4分多鐘的訪問中,蔡英文警告北京,不要輕舉妄動,如果對台動武,必將付出十分巨大的代價。類似警告以往多是出現在北京對台灣刺激行為的表態中,但今次是蔡英文警告大陸,且是其前所未有過的表態。
翌日國台辦即表示,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並警告民進黨當局領導人,不要自我膨脹,誤判形勢,進一步製造台海緊張動盪,把台灣帶向危險的境地。
台海動武 蔡寄望「國際社會」
勝選後的蔡英文不僅強調要繼續強化台灣防護機制,在過去一周還開始猛跑軍事行程。上周二,蔡英文弔謁大選前在黑鷹直升機空難中身亡的台軍參謀總長沈一鳴,並在現場表示「這不會擊倒我們,只會讓我們更團結」。外界解讀,蔡英文值此台灣各派系都在爭奪參謀總長大位的關鍵期,以國葬規格高調舉辦沈一鳴等空難逝者的悼念儀式,政治意涵相當耐人尋味。此外,蔡英文在上周四(1月16日)赴新竹空軍基地主持「興安專案新建營舍」啟用典禮,接着轉往桃園陸軍機步269旅高山頂營區視導慰勉。
四年前,蔡英文以「維持現狀」來處理其與大陸的關係,但是四年後,僅僅是其過去一周的迹象表明,或許兩岸已經很難再「維持現狀」。在回答BBC記者關於「戰爭」背後所指時,蔡英文毫不怯場地聲稱,做好準備,加強自衛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這不免令人憂心蔡英文會走得更遠,是否果真會如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所說「自我膨脹」起來,還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政治幻想。
無論是從中國過去近四十年的發展還是當下的戰略決策來看,北京顯然都意識到美國始終是最為關鍵的因素,而大陸遲遲未能解決台灣問題,歸根結柢也有相當程度的美國因素,但這並不代表台灣真的可以寄望美國。
從2016年特朗普上台後與蔡英文通電話,打破美國近四十年來外交慣例,到過去四年間美國不顧中國反對,先後通過《台灣旅行法》、保證對台軍售常態化的《2019年台灣保證法案》,再到此次大選期間,美國國會通過2020年《國防法案》,其中除了繼續強化美台防務合作之外,還單列了一個監控中國介入台灣大選的條款,華府每一個動作,都使台灣成為中美博弈棋盤的棋子。本月11日蔡英文連任成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也立即祝賀蔡英文,並強調了美台的民主社群關係。
當美國在蔡英文第一個任期內釋放的信號,令蔡英文以為「國際社會支持」有了保證,當她破紀錄拿到超過800萬張選票,以為台灣民意盡在掌控時,也許確實令蔡英文以為有了跟大陸叫板的底氣。然而,即使北京承認美國是在台海問題中繞不開的角色,是否就意味着蔡英文真的應該把台灣的未來押在他人身上?
上周三(1月15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與特朗普簽署了兩國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雖然這尚不足以預判中美關係雨過天晴,但至少說明了中美之間的對抗在朝着協商的方式進展。劉鶴說得明白,第一階段協議有效阻止了中美脫鈎的傾向。
庫爾德「做美國朋友」淪棄卒
蔡英文或許正是看到了兩國相爭、漁翁得利的機遇,但是如果她真想要以小博大,恐怕是耍了小聰明、犯了幼稚病,因為台灣冒不起這樣的風險。不需太多假設,就看看近期再有陷入戰爭邊緣的中東。三十年來,中東不止息的戰火該令蔡英文受到啟示,夾在大國博弈之下,哪一個小國的命運不是被戰火吞噬,陷入動盪與肢解?就在三個月前,委身美國的庫爾德人慘遭拋棄,再次印證了「做美國的敵人很危險,做美國的朋友更危險」的教訓。但是台灣當局不僅沒有以此為鑑,反而一心撲火,難道蔡英文是要把台灣變成下一個庫爾德嗎?作為掌握2,300萬台灣人命運的領導人,蔡英文竟然寄希望於喊着「美國優先」的特朗普,這種想法不僅天真,簡直是瘋狂。
雖然大陸至今對台喊話仍將和平統一作為首要選項,但蔡英文如果盤算借此加速「台獨」進程,那恐怕真的低估了大陸動武的決心。問題擺在眼前,答案也顯而易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厲兵秣馬是為了什麼?中國軍事力量不斷向南海傾斜又是為了什麼?難道真是看着台海風平浪靜嗎?
沒有選舉壓力的蔡英文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繼續刺激大陸,但是她必須認識到要為此付出的代價。作為台灣的領導人,她更要理性思考:這對於台灣來說會否得不償失?這是否是為支持她的選民真正負責?蔡英文之所以敢公開向大陸叫板,大概是真的被這場大選刺激到了,她認為有800多萬人向她投票,也就間接認可了她在兩岸議題上的立場。但是她似乎忽略了投票給她並不一定意味着真正支持或者授權她激化兩岸矛盾。
綜觀蔡英文的選民,以年輕群體居多,蔡英文自己也承認這場勝利得利於爭取到了台灣的年輕世代。但是她不應綁架台灣民意,也不應被所謂「民意」誤導。年輕人的激情使得他們在政治運動中充當了先鋒角色,但是也極容易被盲目左右與誤導。過一段時間看看香港騷亂的發展,或許會讓旁觀者引以為戒。
對香港來說,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台灣大選有不少港人專程赴台現場觀摩,蔡英文的勝選令一些人大受鼓舞,更加堅信「今日台灣,明日香港」。亢奮過後,香港社會需要警惕:政治不能任意實驗,更不能隨意模仿,人民絕不該被當作實驗品,台灣從來不是香港榜樣,香港應對自己的制度更有信心。
上文刊登於第198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月20日)《向北京叫板 為兩岸關係添火 蔡英文莫推台灣變「庫爾德」》。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