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換人】建議駱惠寧多去走訪香港劏房
剛剛過去的一週,新任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已經有多場公開活動,包括會見香港傳媒,帶高規格團隊訪問深圳,拜會香港特首林鄭、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梁振英和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
這一連串公開活動,具有不同的政治用意,包括認識到傳媒在香港社會的重要性,任內將推進陸港融合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積極與港府展開合作,表達對卸任特首的尊重和禮貌,交流治港工作經驗。這說明駱惠寧正在進入治港角色,履行香港中聯辦主任的工作職責。值此之際,為了早日推動香港問題的解決,我們建議駱惠寧多去走訪香港劏房。
劏房,即將住宅單位分割成數個更小部分的小型空間,往往擁擠逼仄,衛生條件惡劣,常年存在走火、治安、滲水、消防等安全隱患。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18年的數據,目前香港大約有21萬人居住在劏房,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僅得56.5平方呎。對於香港這樣一座聞名於世的世界金融中心、國際大都市來說,竟然有將近21萬人生活在如此缺乏尊嚴的狹小空間內,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劏房背後代表的不單是將近21萬住戶,而是香港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的縮影。香港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主要指住房問題、貧富懸殊、階層上升渠道堵塞等經濟民生問題。國際顧問機構Demographia發佈的數據顯示,香港已經連續9年登上房價最難負擔城市首位。多數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普遍存在置業難的困境。
2017年港府公布的基尼係數高達0.539,創下過去四十多年的最高記錄。香港樂施會於2018年公布的《香港不平等報告》中,香港已經到達「極端貧富懸殊」,成為發達經濟體中貧富懸殊最嚴重地區。2019年底港府公布的《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香港2018年貧窮人口增加2.98萬人,達到140.65萬人,貧窮率上升0.3%至20.4%,意即每5個港人中就有1人活於貧窮。香港經濟結構單一、畸形,過於依賴少數既得利益集團掌控的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和地產業,階層流通渠道堵塞,利益集團愈來愈富,普通港人薪資難有實質性提升。
這些問題早在港英殖民時期就已經存在,而且頗為嚴重。香港回歸後,因為既得利益集團的巨大阻力、現有建制力量深陷固有利益結構、香港社會又普遍存在對自由資本主義的迷思,歷任港府在此關乎香港長遠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問題上要麼有心無力,要麼缺乏作為,致使情況不斷惡化,怨氣持續累積,社會變成了火藥桶。
結果,香港修例風波帶來的空前危機給了治港工作一個赤裸裸的慘痛教訓,也讓北京治港系統意識到了香港深層次矛盾的嚴重性。
9月3日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召開記者會,發言人就香港局勢提出三點意見,其中第三點明確表示:「希望大家聚焦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根本問題,獻計獻策,共謀解決之道。這次風波折射出香港社會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的時候。一般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常常抱怨的住房難、貧富差距大、向上流動難等社會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成因複雜,需要找準癥結,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次日,林鄭在宣布撤回修例後表示將「邀請社會領袖、專家和學者對社會深層次問題進行獨立研究和檢討」。再之後,新華社、《人民日報》等相繼發文直指香港社會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已到了必須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的時候。不過港府的表現依然令人失望,2019年至2020年度的《施政報告》還是未能擺脱正常時期報告的影響,多是一些零碎的、技術性的具體舉措。
2019年底林鄭進京述職時,習近平、李克強均強調了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李克強明確要求林鄭「加緊研究解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執掌香港中聯辦、被不少人寄予期望的駱惠寧,應該展現對這一問題的重視,落實北京治港要求,履行好中聯辦的職責。現任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在2012年出任中聯辦主任時,曾主動釐清中聯辦的角色,他說中聯辦要履行好中央賦予的職責,全面客觀向中央反映香港的情況、堅定支持特區政府的工作、廣泛聯繫各界人士。
此處「堅定支持特區政府的工作」,歷任中聯辦主任都已經做了很多,唯獨「全面客觀向中央反映香港的情況」、「廣泛聯繫各界人士」,在許多人看來存在短板。而劏房及其代表的香港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正是過去多年被北京治港工作忽略的香港社會現實情況。生活在劏房裏近21萬人以及那些情況相對好於劏房住戶、但依然生活艱難的廣大中低收入群體,則是過去多年北京治港機構在聯絡香港各界人士時,未能很好聯絡和爭取的群體。
如今,既然北京最高層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香港修例風波也說明了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而香港中聯辦又是北京派駐香港的代表,有責任支持港府治理好香港,那麼,在非常時期執掌中聯辦、帶着國家使命赴港的駱惠寧,應該多去走訪極具代表性的劏房,聚焦深層次矛盾,展現對香港廣大中低收入群體和住房問題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