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史海鈎沉】蔣經國:從戒嚴到解嚴
香港01台灣大選專頁
1月11日,台灣將舉行第十五任總統選舉,民進黨籍現任總統蔡英文將與國民黨籍韓國瑜、親民黨籍宋楚瑜一爭高下。
這是1996年台灣首度總統直選以來的第七次總統選舉。在此之前,總統由從中國大陸選出、隨國民黨政府撤退台灣的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產生,這些終身不改選的國大代表(國代)被批評者稱為「萬年國代」。
在這一制度下,國民黨最高領袖蔣介石四次連選連任總統,直到1975年逝世。
蔣介石逝世後,副總統嚴家淦依法繼任總統三年。1978年蔣介石長子蔣經國繼任總統。就任初期,蔣經國仍然實行威權政治,在繼續振興經濟、增強國力的同時,堅持戒嚴,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在他執政十年期間,台灣經濟高速發展,人均收入從140美元飆升到2,300美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但是,蔣經國沒有陶醉在台灣經濟的騰飛與一呼百應的感覺之中。到了晚年,蔣經國的眼界已經超越個人、家族、黨派利益,用其手中之權努力推動台灣民主化。
1986年9月28日,民主進步黨(民進黨)在台北正式成立,因當時黨禁未開,民進黨從程序上屬於非法。一些國民黨要員要求對民進黨施以鎮壓,情治部門也向蔣經國提交了抓捕名單,但蔣經國沒有批准,而是默認民進黨成立。
一些人國民黨人對蔣經國對民進黨的態度難以理解。1986年10月,蔣經國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強調:「個人的生死譭譽並不足惜,重要的是國家、民族的命脈。」「凡執政黨同志,應以中國國民黨一向大公無私,為『國』為民的誠意和開明的豁達,積極求進的作為,與所有愛國家、愛民族的人共同努力」,以「使民主憲政更充實、更完美」。
與此同時,蔣經國在雙十國慶大會講話時表示,要對中華民族歷史和10億中國同胞以及全球華人有個交待,指示立法院修訂《人民團體組織法》、《選舉罷免法》、《國家安全法》,儘快完成立法程序。
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在病榻上正式簽署解除戒嚴令,宣布台灣從次日零時起解除實行了38年的戒嚴令,自此開啟台灣民主憲政之門。
蔣經國推行的民主改革,觸及各方既得利益者的特權,招致種種反對和阻力。在簽署解嚴令前後,國民黨內許多人向蔣經國提出質疑,擔心開放黨禁報禁之後,國民黨會否丟掉權力?會否就此亡黨?會否天下大亂?保守派大將、國策顧問沈昌煥提醒蔣經國:「這樣做,可能會使我們的黨將來失去政權!」「世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蔣經國回答:「世上沒有萬年的執政黨,即使被人民選下台,將來政績好了,仍然可以再被選上。」
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台灣出生的時任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總統併兼任國民黨主席,任期內推動修憲,總統改為由公民直接選舉。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普選中李登輝獲勝。2000年民進黨籍陳水扁當選總統,台灣以和平民主方式實現政黨輪替。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國民黨用選票恢復執政黨地位。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民進黨再次執政,台灣實現第三次政黨輪替。
有許多人認為,台灣能夠走上民主化的道路歸功於蔣經國。台灣中山大學中山研究所政治學教授廖達琪表示,因為解除戒嚴,台灣才會有集會、結社、組黨等各種自由,再加上解除報禁,因此「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是因為解除戒嚴以後全面開放,這才整個啟動了台灣民主化的開端。」
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蔣經國解除戒嚴,這是因為當時國民黨政府同時受到兩股壓力。一是來自台灣非國民黨的黨外人士的草根壓力,在1979年發生美麗島事件後,許多被捕的黨外人士親屬紛紛投入政治,呼籲民主、自由和解嚴;二是來自美國的壓力,美國國會不斷有強烈動作要求台灣民主化。
另外,在當時,亞洲民主浪潮風起雲湧,1986年2月菲律賓獨裁者馬科斯(FerdinandE.Marcos)被推翻,1987年6月韓國爆發全國範圍的六月民主運動,1980年代中國大陸民主陽春,這些事件或多或少都會給蔣經國帶來影響。
總之,台灣從威權政治轉變為民主憲政,固然是合力作用的結果,但終究離不開蔣經國順應社會變遷和民心潮流,用獨裁的手段終結獨裁體制。正如馬英九所言,蔣經國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親手啟動終結威權時代的政治工程。」
今天的台灣,民主競選、分權制衡、輿論監督、結社自由、地方自治,台灣的民主雖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但總比原來的威權政治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