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大陸學者:當前兩岸關係有利成分大於不利因素
2020年台灣大選結果即將揭曉,選後的兩岸關係會如何發展,亦是各界關注之焦點。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楊澤軍在《中國評論》1月號發表專文「當前兩岸關係形勢探析」,文章認為,目前兩岸關係穩定可控,但形勢複雜多變,既有積極有利成分,也有消極不利因素,相互作用與影響,使得兩岸關係陰晴不定,表現出強烈的兩面性,既可能向好發展,也不排除陷入高危緊張,但有利成分仍大於不利因素。
香港01台灣大選專頁
楊澤軍認為,兩岸之所以尚稱穩定,是因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一中」,民進黨政府上台後不承認「九二共識」、推動包括「東奧正名」等活動,都使台灣在國際間的路越走越窄,甚至台灣的邦交國僅剩15國。他認為,這代表民進黨政府的台獨路線在國際間已經無效,反而讓兩岸關係總體穩定。
再者,楊澤軍認為,中國大陸的綜合實力遠超台灣,也是兩岸關係穩定的定海神針。他表示,兩岸綜合實力差距不斷拉大,特別是在軍事層面;再加上大陸把握着兩岸關係的主動權,蔡英文政府「謀獨」不得不有所顧忌,所以也不敢鬧出什麼動靜,使兩岸關係總體和平穩定。
特別是台灣與美國迄今仍未與中國大陸翻臉,也是楊澤軍認為兩岸總體穩定的因素之一。他表示,除非萬不得已,美會有所節制,儘量避免攤牌。這也是美一直避免公開支持「台獨」的原因所在。台灣也因為上述種種因素,不致於直接與大陸撕破臉,因為一旦如此,受傷的絕大部分將會是台灣。因之,台海仍維持基本穩定。
此外,楊澤軍表示,兩岸之間因存在着30餘年來交流發展所得到的成果、以及民間的經貿互動、甚至是台灣社會民意趨向理性、以及台灣經濟發展不佳等因素,這些對於兩岸關係的積極發展,都是重要因素。
然而,有積極的部分,也就存在着消極因素。楊澤軍認為,當前兩岸關係不佳,主因是民進黨政府刻意阻撓,兩岸官方交流完全中斷,民間交往也受到一定影響。就連兩岸間行之有年的各項論壇、城市交流也受到限制,使雙方關係「最佳時期」不復存在。
同時,兩岸官方沒有共識,漸行漸遠,結構性問題難解,嚴重製約着兩岸關係的發展;另外,台灣青年一代的認同問題、美國對台灣介入頗深,打台灣牌,讓民進黨政府自恃有人依靠。楊澤軍稱美國介入「對兩岸關係的衝擊甚巨,是兩岸關係面臨的最大外部挑戰」。
面對即將到來的台灣大選,楊澤軍表示,選情結果絕對會影響爾後的兩岸關係發展,但他也認為,兩岸關係雖然複雜,在積極有利成份和消極不利因素交織之下,仍充滿機遇與希望,不過也面臨嚴峻的困難與挑戰,但應該說有利成分大於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