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換人】任命駱惠寧背後 管窺中央治港之變
始於2019年6月的香港修例風波已經持續半年有餘。2020年伊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主任即香港中聯辦主任換人,不久前退居全國人大的66歲老將駱惠寧再度「披掛上陣」。
為什麼是沒有任何涉及港澳工作經歷的駱惠寧?駱惠寧的「走馬上任」,是否意味着在經歷了修例風波之後,中央對香港問題已有深刻反思,調整了舊的治港思維和政策,以期扭轉香港當前局面和發展慣性?如此的話,香港中聯辦換將應該只是一個開始。
駱惠寧從政50年
駱惠寧生於1954年,1970年16歲時參加工作,至2020年已有約50年,也就是近半個世紀的工作經歷。可以說,這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中國官員,也是歷經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三個歷史時期的中國官員群體的一個代表。
1970年9月,還是一名學生的駱惠寧響應「上山下鄉」成為知青,之後到鍊鋼廠工作,從農民變成工人。改革開放之初,通過剛恢復的高考跳躍「龍門」,被分配到安徽省政府工作,仕途由此展開。2013年,駱惠寧升任青海省委書記,進入省級地方大員行列,3年後又任山西省委書記。
駱惠寧仕途經歷3省,在安徽和青海各有13年,山西省任職3年有餘。他工作後又有過5次學習深造,所學分別是安徽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安徽大學外語系、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還曾在安徽省委黨校進修班的學習。目前,駱惠寧擁有管理學碩士學位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多次學習經歷賦予駱惠寧從事經濟方面工作的優勢。他曾在安徽外經貿委工作多年,在青海擔任黨政負責人時延續了當地經濟高速增長態勢,主政山西時扭轉了當地經濟頹勢,進入人大後被安排到財政經濟委員會擔任副主任委員。
駱惠寧經歷過3次嚴峻考驗。1998年中國遭遇特大洪災,長江流域巢湖水位暴漲,時任巢湖地委書記的駱惠寧在抗洪現場調動4萬人連續幾天築堤防洪,確保災區安全。2010年青海玉樹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時任青海省長的駱惠寧兼任玉樹地震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持災區救災、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2014年山西官場塌方式腐敗被揭開,人事洗牌的同時經濟增速滑落到5%以下,駱惠寧赴晉工作後在整治官場與經濟發展兩方面都被認為取得了重要進展。
駱惠寧仕途裏最重要兩站是擔任地方大員時主政的青海和山西。青海是一個民族情況比較複雜的地區,2010年漢族與少數民族人口大體各佔一半。駱惠寧在青海的13年,該省在民族融合、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方面都有出色表現。而對於駱惠寧此番南下,更具參考意義的或許要數他在山西的三年半時間。可以說,正在因為在山西的出色表現得到認可,才被再次委派赴港擔任要職。其在全國人大的任職應該只是一個過渡,或者在主攻對港工作時的一個兼職。
扭轉山西政經態勢
2020年1月6日,駱惠寧在香港首次會見傳媒時提到「三個一定」:一定能確保憲法、基本法在香港得到全面貫徹實施,一定能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一定能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這「三個一定」與他在2016年6月就任山西省委書記之初提出的「一個指引、兩手硬」頗為相似。
他當時表示「當下,關鍵是要按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着力構建良好政治生態,這一手要硬;關鍵是要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多策破解經濟下行壓力,着力推動經濟穩步向好,這一手也要硬。」簡而言之,「一個指引、兩手硬」主要是指三個要點:一是貫徹中央方針,二是重整地方政治,三是經濟改革發展。
2019年11月駱惠寧卸任省委書記時的山西全省領導幹部會議上,按照慣例,繼任者樓陽生對駱惠寧在山西的工作進行了總結。樓陽生表示,「三年半前,惠寧同志由青海來山西工作之時,正值山西政治生態在治亂中奮力治本、經濟發展在下行中奮力前行的關鍵時期。三年多來,在以惠寧同志為班長的省委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按照『一個指引、兩手硬』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持續全面從嚴管黨治黨,反腐敗鬥爭在形成高壓態勢基礎上奪取壓倒性勝利,資源型經濟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關鍵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順利開局……」
駱惠寧前任王儒林在2016年去職山西省委書記併到全國人大任職的原因至今不明。當時王儒林63歲,不到省級地方大員退休年齡,距離2014年8月就任山西省委書記還不到3年時間。外界多認為,王儒林當時赴任山西就有臨危受命整治山西塌方式腐敗和經濟轉型升級的使命,而後「提前讓位」或是因為沒有很好兼顧山西經濟。山西省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經濟增速分別只有4.9%、3.1%和4.5%。駱惠寧接任後山西經濟增速明顯恢復,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有7.1%和6.7%,2019年上半年增速更有7.2%。
產業結構「一煤獨大」的山西省經濟增速恢復應該有市場供需關係改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特別是煤炭回暖之功,此外也被認為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政治生態改善。
2017年6月習近平考察山西省,對山西黨政高層表示,「實現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形成產業多元支撐的結構格局,是山西經濟發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課題。」山西省也先後成為中國煤炭可持續政策試點、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煤層氣礦業權審批改革試點,被視為中國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試驗田」和能源革命排頭兵。
山西省在過去幾年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的的經濟改革在成效明顯。駱惠寧在2019年9月表示,按按年口徑計算,2018年煤炭佔工業比重下降2.5個百分點,預計到2022年將實現工業內部製造業和煤炭業比重的歷史性反轉。
山西經歷塌方式腐敗和官場地震後,其政治生態也已有所改善,其背後則有反腐制度層面的變化。2016年11月山西被列為中國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地區,2017年3月山西省市縣三級監委組建完成,並開展了鄉鎮監察試點。據悉,許多舊案被快速查結,檢察機關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平均用時2.3天和22.5天,案件查辦效率大幅提高。
管窺中央治港之變
起於基層、工作打拼近半個世紀的駱惠寧,無疑是中共執政團隊打造出來的精英人物之一。作為曾經主政青海、山西兩省的地方大員,駱惠寧有着主持一方政局的全面能力,這是很多深耕特定領域專業技術性官員所欠缺的。地方大員應當具備協調央地關係、全面掌握地方情勢、整合鞭策官僚集團、處理各種利益矛盾、處置極端緊急事態等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其中佼佼者可以稱得上「政治家」。
此番駱惠寧赴任香港中聯辦主任,令外界大感意外。一是因為駱惠寧資歷高,是兩屆中央委員和一屆中央候補委員,是曾經主政兩個省級地區的地方大員;二是因為來自中共港澳體系之外;三是已過正部級退休年齡,屬於「老將新用」。但這也給予外界更多期待,認為駱惠寧將更有能力糾偏對港路線與政策,繞開既有利益格局的牽扯,在中央與香港關係方面進行更有力度和更有智慧的協調。
香港修例風波暴露出了深層次和長期性的問題。經濟結構失衡,房地產行業過度膨脹,貧富懸殊,民生困窘,年輕人沒有上升空間,迷信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教條;對憲法、基本法、「一國兩制」的理解、執行不夠全面和準確,認為香港與內地就應該「井水不犯河水」;中聯辦等對港機構政策路線偏重政商高層,對香港中下階層缺乏接觸、了解和掌握,沒有很好地協調中央與港府的關係。
香港自身和與內地的關係都需要有大幅的轉變,應該落實融合型、積極型、現代的「一國兩制」,而不是區隔型、消極型的傳統的「一國兩制」;應該落實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為港府擔負前瞻、預見、引導、監督,糾偏、補漏的作用,但港澳辦和外交系統官員缺乏相關的治理經驗;應該打破以往中央對接香港的思路、政策與利益格局,重塑香港與內地、與中央政府之間的關係。就此來說,駱惠寧確實有着做出這種改變的特殊優勢,這也是他此番赴任香港中聯辦主任的責任所在。
當然,轉變香港已經延續多年的發展定勢會是一個系統性和長期性的工程,已經66歲的駱惠寧很可能只是一個過渡性的人物。不過,他也將是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其在香港的工作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