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獎改每年評選 正式向金馬獎宣戰,爭華語第一?

撰文:張育銘
出版:更新:

被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之一的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於當地時間2019年11月19日晚上8點,在廈門閩南大戲院舉行開幕式。開幕儀式上,中共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宣布,「從今年開始,金雞獎將每年評選一次」。

此舉改變往屆單數年頒發專業評審制的金雞獎,而偶數年頒發觀眾投票制的百花獎的機制。例如,2018年在佛山市舉辦的第27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評選頒發第34屆百花獎,2019年在廈門市舉辦的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將評選頒發第32屆金雞獎。而這改制的舉動也被外界認為中共似乎有意將金雞獎打造成華語第一的電影獎,以跟金馬獎「互別苗頭」。

11月19日,嘉賓在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金雞雕塑揭幕儀式上合影。(新華社)

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式由任魯豫、藍羽、黃曉明、陳玲共同主持,文藝演出將廈門地域元素和電影元素緊緊結合,展示出鷺島經濟社會發展風貌、城市風光和人文風情。開幕式現場眾星雲集,包括導演張藝謀、演員周迅、姚晨、易烊千璽、蘇有朋、林心如等知名影人,活動將持續到11月23日,且在23日選出金雞百花獎得獎名單。

據資料顯示,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第26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共有264部影片報名,84部影片獲得提名。2017年9月16日晚間,在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最終,《湄公河行動》獲得最佳故事片獎,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獲得最佳導演,鄧超憑藉《烈日灼心》獲最佳男主角獎,范冰冰憑藉《我不是潘金蓮》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11月19日,嘉賓出席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金雞雕塑揭幕儀式。(新華社)

而今年的金雞百花獎刻意與台灣著名的金馬獎選擇「同期對打」,此舉被外界認為是北京反制蔡英文的政治舉動,而接下來改為一年一評,更連帶被視為與金馬獎「針鋒相對」的政治意涵。

不過除了在政治上「針鋒相對」之外,其實大陸方面也希望迎來金雞百花電影節的改革,尤其是以大眾評委為主的百花獎。一旦每年舉辦,勢必除了在投入更多的資源之外,其公信力的建立也將成為外界的主要關注。近年來,百花獎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尤其在評選機制脱離電影本身、大眾評委意見失真、公信力下降、提名者不出席等方面。甚至媒體報道第30屆百花獎已經淪為「粉絲獎」,這似乎也脱離不了娛樂圈粉絲「刷榜」、「買榜」的作弊行為。因此改革勢在必行,同時改革的結果也將影響獎項的公信力和演藝人員的參與意願。

11月19日拍攝的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式現場。(新華社)

根據中國國家電影局2018年12月31日晚發佈的數據顯示,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按年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按年增長5.93%;中國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按年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去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全年共生產電影故事片902部,動畫電影51部,科教電影61部,紀錄電影57部,特種電影11部,總計1,082部。

而大陸越來越強調提倡文化自信,當電影已經成為大陸全民娛樂的消費行為時,它必然也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因此相對應競賽機制的改革才能使得電影產業「健康」成長,不至於過度向「大眾審美」和商業化妥協。

19日,電影人代表及嘉賓在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式上。(新華社)

不過金雞百花獎改為一年一評的改革,以及和金馬獎「同期對打」的情況不可混為一談。2019年下半年剛好是台灣大選前夕的敏感時刻,外界分析也有認為北京下令禁止大陸演藝人員參與金馬獎的另一個考量是預防金馬獎上再次發生2018年11月18日的「金馬台獨」風波——當時,台灣導演傅榆,在獲獎致詞時提及「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引起軒然大波。這可能成為綠營操作兩岸議題獲取選票的工具。

簡言之,從電影創作的角度來說,民間的文化交流能激發創意和靈感,對於藝術工作者來說十分重要,因此未來是否仍然要禁止大陸演藝人員參與金馬獎,其實是北京應該考量的面向。兩岸局勢即將在2020台灣大選後迎來新的面貌,屆時兩岸民間交流會否重新熱絡,或者因為政治因素逐漸停擺,也影響金雞獎的未來發展和參獎人的權益。